诸葛亮北伐是司马蜀汉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懿死从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后魏对曹魏发动的国中五次战争,历经7年。对手其中,司马蜀汉在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时,懿死因为司马懿这位对手的后魏坚守,从而无功而返。国中建兴九年(231年),对手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蜀汉蜀汉大军包围祁山,懿死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后魏在这场战役中,国中司马懿用坚守来消耗对方,对手加上李严运粮不继,所以蜀汉大军粮尽退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同年秋天,蜀国丞相诸葛亮逝世,蜀汉大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懿这位名将的存在,成为抵挡蜀汉北伐的重要阻碍。到了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重。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司马懿去世后,蜀国北伐还是不能成功?
一
首先,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续率军北伐中原。不过,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因为损耗了蜀国的国力,成为蜀国灭亡的原因。因此,在笔者看来,在司马懿去世后,蜀汉北伐还是无法成功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司马懿去世后,曹魏人才辈出,这让姜维北伐遇到了不小的压力。其中,就大家熟悉的邓艾来说,更是成为姜维的重要对手。比如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刘禅封为大将军。
同年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面对姜维大军的出击,邓艾率领魏国大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据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
二
在此背景下,姜维和邓艾在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一带交战。因为蜀国征西将军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伤亡惨重。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段谷之战中,邓艾重创了姜维,后者不仅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让蜀军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再比如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这也是蜀国最后一次北伐曹魏了。
在这场战役中,曹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因为魏国大军以逸待劳,又拥有地形上的优势,所以两军交战之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而这场战役的失利,导致姜维在沓中避祸,并为魏灭蜀之战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除了邓艾之后,陈泰、郭淮等武将,也是曹魏后期抵挡姜维北伐的重要武将。其中,在公元253年,也即司马懿去世的两年后,姜维率领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在这场战役中,曹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无奈撤围退走。相对于蜀汉,曹魏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人才辈出,这意味着司马懿去世后,曹魏依然拥有抗衡蜀国北伐的良将。
另一方面,曹魏的国力更加强大,这也是蜀国北伐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三国鼎立的格局彻底形成之后,东汉十三州之中,曹魏一家就占据了九个州左右的地盘,而就蜀国来说,则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即便没有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国也才不到两个州的地盘,所以,不管怎样,蜀国的地盘看似辽阔,实际上却和曹魏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四
最后,对于曹魏来说,拥有45万左右的兵力,虽然东线需要20万左右的兵力来防备东吴,不过,在西线,也即雍凉地区,曹魏还是可以轻松调集15万大军的。与此相对应的是,蜀国的总兵力,也才10万人。在此基础上,不管是诸葛亮北伐还是姜维,都只能最多动用数万兵马。因此,在司马懿去世后,陈泰、郭淮、邓艾等人只需要全力防守,姜维几乎就是无计可施了。虽然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借助于地形取得了胜利,不过,对于曹魏来说,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上万兵马,完全不能说是伤筋动骨。与此相对应的是,姜维在段谷之战中遭到的损失,则是让蜀汉伤筋动骨的。
在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失利之后,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姜维因厌恶黄皓干涉朝政,曾向后主刘禅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刘禅没有接受,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祸。到了公元263年,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也是在公元263年(景耀六年),伴随着后主刘禅的放弃抵抗,蜀汉正式走向灭亡。总的来说,因为曹魏兵力雄厚,名将辈出,在司马懿去世之后,蜀国北伐依然难以成功。并且,正是因为姜维频繁北伐,反而蜀国自身疲惫不堪,从而成为三国中第一个走向灭亡的势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