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资讯

唐代的中元节有哪些习俗?与现在的节日相比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24-11-15 17:24:25

  中元节,唐代同又称亡人节、中的节七月半。元节有习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俗现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日相纸钱祭奠亡人,唐代同以示对死去的中的节先人的怀念。唐朝中元节的元节有习活动内容大致如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俗现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拜祭先祖亡灵

  唐代各种宗教盛行,日相世俗人与佛道信徒都以七月十五为节日。唐代同道教认为,中的节七月十五是元节有习地官清虚大帝赦罪日。寺院常于七月十五日起孟兰盆法会,俗现以百物供奉三宝。日相僧俗大众常在节日集会于寺庙,既是祭祀,又是娱乐。

  具体内容为白天到祖祠、祖堂摆酒食、斋果祭祀祖先。在七月十五日这天,家中的长辈会带领子孙到牌位前叩拜,祈求先祖保佑家人平安,并保佑后代兴旺,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午时祭祖达到高潮。

  设食燃烛荐享无主冤魂

  一般“七月半”时期家家户户都有“烧衣”、“烧香”荐享冤魂的习俗。在城市里面,一般在家门口的墙脚下设一个盆,在里面烧冥币,以及燃烛插香施各路冤鬼、游魂,还有在里面烧衣服,因此每到此时期,家中大人一般不让小孩出去,以免遇见不干净的东西,尤其在傍晚时分,各家“烧衣”时,如遇此种事情,一般人都心生畏惧。

  超度新死亡灵

  据传说,七月半阴间放假,鬼王开鬼门,人、鬼间路被打通,旧鬼可以回家接受祭享,新鬼则可乘此机会魂归地府。一般来说,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通过“问仙”看新的亡灵现在缺什么,然后在家摆道场,会为新的亡灵大大超度一番。

  “斋田头”、“祀田神”

  此习俗只传承于少数地区,它是将古老的尝新酬神的习俗,与中元节俗揉合在一起,产生出的一种次生型节俗。一般在农忙过后,长辈会用晚稻米(或是一年的新米)做好饭,在月光下摆上桌椅,把新鲜的橘子、苹果摆上桌,有尝新的含义。

image.png

  盂兰盆斋

  中国从梁武帝时开始,僧寺一年一度的孟兰盆香火便不绝于世,规模与影响远胜于中元斋。据《唐六典》记载:“中尚署七月十五日进盂兰盆。”可见当时中元节进盂兰盆已成为宫中定例。((孟兰盆经》载:目莲之母亡,列人轮回六道中的“饿鬼道”中,目莲即以钵盛饭,往晌其母。

  食未人口,化做火炭,遂不得食。目莲大叫,驰返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当须十万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为期待父母厄难中者,俱百味五果,一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后世有的佛教信徒附会目莲救母故事,在中元节还要“施饿鬼”,一般是向外扔馒头和洒酒,请地狱中的饿鬼吃顿饱饭。

  放江灯

  放江灯一俗源于盂兰盆斋和佛教的有关说法。放江灯也可以说是盂兰盆斋的水陆道场,按照佛教说法,亡魂在轮回途中要经历无边的苦海与冥河,因此在用盂兰盆斋的方式超度、解脱亡魂的同时,还须点灯照亮冥河,以指引亡魂平安渡过。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有放江灯之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