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检验知识的管理标准不是它的正确性而是效用,可用性也是上路区分知识和信息的标准。
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以来,条野信息纷繁复杂,语雀不断涌入又快速流走,知识走出人类已经成为麻木的管理信息接收机器。让信息转化为知识,上路是条野个古老难题。从40年前诞生的语雀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到今天五花八门的协同办公平台,在探索知识管理的知识走出道路上,人类从未止步。管理
近年来,上路纷繁复杂的条野信息森林里出现了一个新物种——语雀,做到了将信息收集整理成为知识并利用起来,让无序信息有序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内容变得有价值。
语雀能在这个古老的领域闯出一条新路子,它的成长路径是怎样的?有什么“武功秘籍”?为了一探究竟,雷锋网与语雀产品负责人于海泽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谈。
雀是一种体态轻盈的小鸟,被诗人雪莱称为“欢快的精灵”。语是人类最原始和自然的沟通方式。语雀,是一只能言善语的云雀,伴随大家在知识的世界里欢快翱翔。
带着这种美好朴素的愿望,2016年,语雀作为一个专业的云端知识库诞生了。
语雀的产生,源于蚂蚁集团需要一个工具来承载文档,于是技术开发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文档工具。此时,幼鸟破壳,开始面对陌生的世界。
可喜的是,蚂蚁集团给了这只幼鸟温暖的生长环境和宽阔的成长空间。鼓励创新的基因与良好的机制是蚂蚁的传统,资金、时间、资源、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让这只小鸟健康快乐地长大了。
于海泽说:“语雀孵化自蚂蚁团队,很多同学使用语雀之后都会坦诚地告诉我们:这个功能、那个模块我觉得应该改进。正是这种坦诚,让我们能够快速迭代产品。后来在服务外部用户时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内部已经验证过的。”
2017 年,随着语雀的茁壮成长,它的目标已经不仅是蚂蚁集团内部的文档工具,而是成为阿里生态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
2018年,历时近3年的打磨和无数阿里生态企业员工的验证,语雀终于飞出家门,面对外面的复杂世界。比起“商业化”,于海泽更愿意用“分享”这个词来描述这一变化。
语雀开始对外提供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知识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一项重要资产,但要管好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知识被分散在微信群、钉钉以及各种文档里,需要时写个文档、PPT,用完即弃、石沉大海是常态。一个优秀的知识管理工具,要做到高效管理流动的知识,必须构建完整的链条:汇聚整理、结构化处理、沉淀、分享、复用、产生价值。
首先是轻便易用的知识整理工具——编辑器。语雀一开始是给技术团队用的,可以直接用markdown作为编辑器,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门槛太高,无论是技术语言、使用习惯都难以适应。
为了“破圈”,语雀团队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搞清楚普通用户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他们需要的功能。
要实现轻快地管理自己的知识库,编辑器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编辑器越来越复杂,需要的功能越来越多,语雀团队走上了自研编辑器的道路。
可能有读者想说:编辑器而已,还能玩出什么花?实际上,要做好一款顺畅的在线协同编辑器,绝非易事。
语雀首先做的是减少用户的视觉压力,降低交互难度和学习成本。语雀的管理模式有文档知识库、资源知识库、画板知识库、话题知识库,相当于拿一些箱子对知识进行收纳和整理,任何时候进入自己的“知识房间”都是井然有序的。
语雀编辑器常用的编辑功能排列在页面上,一目了然。编辑文档时支持多种格式的文件,包括图片、表格、思维导图、设计文件等,还加入了OCR 识图、智能翻译等特色功能。文档大纲排列在右侧,方便查看。
语雀还做了碎片化信息收集整理小工具——小记。大脑中的灵光一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在小记中记录,慢慢沉淀下来,再进行整理,就会成为有条理逻辑的文档、知识库,最后形成每个人独特的知识结构。
随着语雀的快速成长,用户量激增,用户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突然断网,网络恢复之后,编辑的内容能够完整保存下来。语雀团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保障稳定性。首先是数据上云,阿里云不仅提供基础的存储、计算能力,也提供了更丰富的高级服务,保障语雀的服务端可以选用最适合业务的的存储、队列、搜索引擎等基础服务。
于海泽介绍,语雀的稳定性保障主要在两个维度:
一是保障服务可用性:从架构设计上要杜绝单点,底层的数据都需要进行容灾和备份,服务需要多单元、可用区部署。同时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强依赖。
二是异常可监控和追溯:从前端的业务埋点日志、异常日志监控,到服务端的全链路日志跟踪和采集,系统性能监控和分析。最终我们可以达到异常及时感知和追溯,性能问题可以定位分析。
很多用户用语雀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还有一些企业内部管理的知识,一旦被黑客攻陷,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为了保障数据安全,语雀团队一开始就与安全团队通力协作,从内部的安全意识培训、安全团队测试,到内部的红蓝攻防、外部的白帽子渗透测试全线布防,安全是一场持久战。
语雀的用户画像是怎样的?他们包罗万象,又有共同的特征:对知识整理有诉求的人。从12岁的小学生到40岁的中年人,在语雀上书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通过语雀与世界建立了深度联系。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被称为“最像大学的中学”,它出身名门并在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它主张推开围墙做学校,高度开放化。这种尊重个体发展,重视知识汲取、思维培养的理念与语雀的知识管理理念高度契合。
据悉,北大附中师生基于语雀的专栏知识库,搭建了校园官方媒体《银杏时报》,基于语雀空间搭建起了校园制度、学生手册、课程手册信息平台,同时以话题知识库组织内部的主题讨论,鼓励家长和学生一同参与。
除了组织,个人用户正在用语雀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
语雀网友南百城,他白天在书店上班,晚上回到家就打开电脑用语雀做自己的个人网络杂志《城堡阅读周刊》,目前这本杂志已经更新了100多期。《城堡》杂志的标语是:分享个体见闻,探索内心宇宙,这也是语雀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南百城出身于一个环境封闭的小镇,杂志打开了他认识外部世界的大门。现在,杂志也是与他世界连接的通道。一位忠实读者给南百城留言:“从网站追到了语雀,追更《城堡》是每周的新鲜感来源——之前能带来这种感觉的,还是十几年前的纸媒时代。加油啊!”
南百城说:“他将我与从前的纸媒相提并论,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很荣幸。 ”
在分享南百城的故事时,于海泽的言语之间流露出单纯朴素的快乐。他说:“语雀能服务好每个个体,让他创作知识,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被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人给了他鼓励,让他变得更好,这令我们非常开心。 ”
从目前语雀的产品形态上看,竞品很多,在线文档有腾讯文档、石墨文档等;在线办公有企业微信、飞书、钉钉等;知识分享有知乎、知识星球等。
谈及竞品问题,于海泽的回应是:“我们其实并没有把他们视为竞争对手,大家的产品方向和支点是不一样的,我们更多的是向内看自己,向外看我们的用户。至于钉钉,在我们看来不是内部竞争,而是一种协作互补。语雀注重的是知识的结构化管理,钉钉注重的是办公需求,是集成各种办公功能的SaaS。用户可以通过钉钉分享语雀文档。在钉钉里也可以直接搜索到找到语雀应用。两个团队也会定期讨论,互相促进。”
每个产品人都有一个产品梦:做出一款令人爱不释手的产品。到今天,语雀团队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做到了。从2018年对外服务至今,语雀的用户每年成倍增长,包括公司和小组在内的有效组织数达55万,个人用户超过540万。语雀团队几乎没有做运营动作,基本都是自来用户。
针对ToB还是ToC的战略问题,于海泽认为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不倾斜。市面上大部分在线办公软件都支持大企业的私有化部署和定制,可以快速创造营收。对此,于海泽表示:目前语雀重点还是着力在 SaaS 领域发展,专注于服务个人或组织内的个体,不会计划提供定制化服务。
语雀已成为蚂蚁的基础设施,通过语雀,蚂蚁集团近 600万用户实现了知识沉淀和结构化管理。
未来,团队会更加笃定地朝着知识管理这个方向去做,集团将继续给予团队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20年在线办公市场规模为440亿元,疫情后整体市场增速放缓,到202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06亿元。在线办公市场规模并不大,细分到知识管理领域想象空间就更有限,这小小地盘却引来巨头们争相布局。
钉钉为用户提供了知识库,即知识资料存储中心,用户可通过手机对各种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存入知识库。云之家、百度如流、企业微信也有知识管理功能配置,但仅仅配置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用户把这些功能用起来,形成知识管理的闭环才有价值。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各家的产品在外观上多少会“撞脸”,语雀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最艰难也最有价值部分——对编辑器进行深挖,并构建了知识产销的链路:记录、整理、书写、表达、分享一体化。
和竞品相比,语雀对于知识本身更看重。语雀的付费阅读模式支持作者原创,添加水印,内容防复制等。这些功能体现出语雀对于知识的尊重与保护。与知识星球和知乎等问答平台相比,语雀的写作模式更像博客,在语雀记录知识不是简单的文档堆积,而是把知识进行串联,长时间使用将会累积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知识资产产生价值打下基础。语雀的野心绝不止于云端知识库,而是打造一个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语雀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价值,构建功能闭环,实现了以个体、组织为中心向外辐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天,语雀这只轻盈欢快的小鸟,已经羽翼丰满,飞得越来越畅快,令更多的人学会整理自己的精神财富,令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语雀超越商业价值之上的社会价值。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