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探索资讯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为何宁死而不肯过江东?

发布时间:2024-11-15 18:50:03

  生当作人杰,力拔死亦为鬼雄。山兮世项死至今思项羽,气盖不肯过江东。何宁这是不肯宋朝才女李清照吟诵项羽的一首五言绝句,是过江历来诗歌表现西楚霸王英雄气概和悲壮人生的扛鼎之作。短短四句二十个字,力拔准确地概括了项羽这个人物一生精神追求最本质的山兮世项死东西,活着,气盖就要做人中豪杰,何宁死了,不肯也要当鬼中英雄。过江落魄苟活,力拔大丈夫所不为也!

  李清照一语道破了项羽的山兮世项死人生信条和理想境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气盖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在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时的慷慨悲歌,在乌江边毅然挥剑自刎,并非英雄末路、完败认输,相反却成为他壮丽人生大戏的最高潮。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项羽

网络配图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单从表象上看,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血性刚烈之举,实在是令人为之赞叹的,于是自楚汉相争以后,他的大英雄形象就永远定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于项羽的执意不愿回到江东去,我们不应该过度地夸张,客观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里这一段文字:“居数日,项羽引兵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在咸阳实施屠城,烧杀抢掠,带上金银财宝和美女,他执意要东回。这个时候项羽,义无反顾地要回江东去,为什么?

  做了天下诸侯的老大—西楚霸王,风光了,就要衣锦还乡,成功了,当然就要荣归故里,这就是项羽虚荣的表现。曾经纵横疆场,南征北战的西楚霸王,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时,内心是何等凄凉,昔日威风八面的霸王,而今却狼狈不堪,落魄而逃,对于爱面子的西楚霸王来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就算是死也不愿回江东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项羽

网络配图

  这样来说,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垓下之围,一败涂地的项羽的心理和选择,《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天将亡霸王,能奈天如何,堂堂霸主沦落至此,又有何颜面回江东见自己的父老?

  人讲究面子,光环照耀下的英雄更讲究面子,比常人更顾忌面子,这就是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心理症结。好汉不比当年,宁肯销声匿迹于外,也绝不破衣烂衫回乡。因此从本质上讲,项羽在我们心中应该是一个悲情的英雄,是一个可景仰而不可仿效的英雄。提起他,我们只能是既表钦佩,又扼腕叹息;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豪情壮举感天动地,莽撞虚荣自毁前程。这才是有血有容的项羽。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项羽

网络配图

  当然,人无完人,项羽虽年过而立即已谢幕,但人生总体是收获大于损失,当后人再把他的乌江自刎加以正面的不断演绎,一场因虚荣而选择的自我了断,对他也变成了意外的收获。因为我们都渴望正直的人格,乐见道德楷模,都异口同声地唾弃见利忘义,于是宁愿拿他来做理想中的偶像。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用尽阳谋阴谋最终得到江山的刘邦,自然就显得有些卑鄙猥琐了。遗憾的是现实很“骨感”,芸芸众生一边颂扬项羽,一边却又都在仿效刘邦,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连最普通的田间农夫都深信,一张道德的空壳不能拿来当饭吃。在这一点上,蒋中正给我们做了个榜样,委员长发现大事不好,不仅毅然过江,连那个宽阔的海峡也一步跨了过去,台湾虽小,可总是个活命的落脚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