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资讯

宋朝为何要兵权三分?宋朝的三大统兵机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15 14:21:02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的宋朝三大统兵机构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兵部尚书侍郎之职,为何掌天下军卫、兵权兵机武官选授之政令。分宋"

  自古以来,大统一个王朝的宋朝军事实力就直接代表了这个政权可以在历史上存留多长时间,而掌握军事大权的为何机构往往会对帝王们的统治产生直接的影响。唐朝时期,兵权兵机兵部是分宋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掌管着军中一切事务,大统但是宋朝到了宋朝,在宋太祖的为何领导下,兵部的兵权兵机大权逐渐衰落,转而归属于枢密院,分宋后又直接划分为三衙,大统权分三制。从而使得唐朝兵部统兵体制,在经历了五代以后,演变为后来宋朝的军权三分制。

  一、历史遗留问题:五代以来枢密使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从“传统的兵部统兵到军权三分”成为必然

  在唐朝时期,兵部是全国最高的军事行政机构,在《唐会典》曾经有一段文字明确记载了兵部在当时国家军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image.png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兵部在当时可谓是最高的军事行政机构,大大小小的军事事务都要通过兵部进行裁决,并且在兵部中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兵部的权力遭到了削弱,后来唐王朝政权逐渐衰微,在五代之后,兵部所控制的军权已经大不如前,这是枢密使开始崛起。

  到了宋朝,五代末崛起的枢密使直接被宋朝政权继承,枢密使成为国家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在国家的军事事务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宋太祖赵匡胤渐渐发现,自五代以来,枢密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在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管理军事事务那么简单,有时候还会管理其他方面的事务,其权力已经严重逾越了职责范围之内,影响到了皇权。

image.png

  在宋王朝的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统治者一般十分注意对于自己政权的巩固,防止有些叛乱之人趁机起义。而兵权在王朝的统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掌管兵权的机构权力已经远远大于其本来应尽的职责,必然会引起统治者的不满。

  此时枢密院的权力已经压倒了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在总结五代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教训,做出了将枢密院权力分割的决定。将统兵权直接划分给三衙,并圣其为中央最高统兵机构。

  由此,枢密院开始掌管兵籍,虎符,有发兵的权力,却没有统兵的权力,但是三衙有统兵的权力,但是没有发兵的权力,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的军事领导体制。

  就这样,宋朝的军权三分制可以说是正式形成,这也是宋太祖赵匡胤对国家军事体制做出的一个很大的调整。

image.png

  二、宋朝的军权三分制主要依托三大机构,分别为:枢密院、三衙四厢和兵部

  (一)枢密院——中央最高军政指挥机构

  枢密院在宋王朝刚建立的时候隶属于当时的“中枢”机构,是最高的中央军政机构。在宋朝的军权三分制以前,枢密院掌管的事务很多,但是自三权分制以后,枢密院掌管的事务范围逐渐缩小。

  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管理边防的事务,辅佐统治者管理国家军事大事;其次,管理军官的选拔,士兵的招募以及将帅的赏罚;最后,管理军中的某些事务,均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不可越权。

image.png

  但是,枢密院的这些职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事情发展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宋朝枢密院职事,没有独断的军权。在军权的分配上,与三衙相持,枢密院有发兵的权力,但是没有统兵的权力,三衙有统兵的权力,但是没有发兵的权力。也就是如《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一般:

  “兵权隶之三衙,本之枢府。枢府有发兵权,而无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这样一来,枢密院的权力已经不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

  (二)三衙四厢——中央最高统兵机制

  在宋朝,“三衙四厢”是最高的统兵机制,作为最高的统兵机制,那么宋朝的统兵权理所应当的掌握在三衙四厢帅主的手里。

image.png

  当时宋朝的兵种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禁兵、厢兵、役兵、乡兵和蕃汉兵。三衙四厢统领的主要是禁兵,禁兵是国家正规的军队,也是在作战时军队的主要战斗力,在平时无战争之时主要负责的就是国家的防御工作。除了禁兵,三衙四厢还统领厢兵。

  “三衙四厢”中的三衙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的统称,四厢则是捧日步军左、右厢、天武马军左、右厢,龙卫马军左右厢和神卫步军左右厢的统称。

  根据史料记载,“三衙四厢”在前朝就已经存在,宋朝是在借鉴前朝的基础上直接继承过来的,在《宋史》中有一段文字记载:

  殿前军起于周世宋、足时太祖为殿前司都虞候。初,诏天下选菜壮士送京师,命太祖择其精、高者为殿前诸班,而置都点检.位都指挥使上。太祖实由受禅。

image.png

  由此可知,三衙四厢确实是当时最高的统兵机构。

  (三)兵部——中央掌民兵、厢军的准军机构

  宋朝的兵部,是传统的尚书省六部之一,在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之后,其职权逐渐衰弱,只掌管厢军名籍和民兵。

  由于统治者忌惮于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兵部在宋朝权力大大衰弱也属于正常的现象。在本质上,兵部所掌管的民兵和厢军在国家的军队中并没有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些士兵,只是一些小兵小卒,在真正的战事中并不构成主力军,由兵部掌管这些士兵,对于统治者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在三分制的宋朝军权体制之下,这也可以视作是统治者维护自己权力的一种表现。

image.png

  而且在宋朝,民兵和厢军的选拔也很简单,并不需要精通什么作战技巧,其实也就是一种挂名的兵种而已,在《宋会要辑稿》中曾有一段文字记载了当时民兵和厢军的选拔标准:

  “考试千牛、进马,只令念《论语》十卷,逐卷取五科充试,以五十科为终场,六通为合格,随科写上净本。不通者即于卷内亲书念某科不通。”

  三、从传统的兵部统兵到军权三分,实为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集中体现,稳定了政局

  宋朝军权三分制自确立以来,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当时不少的朝中大臣也非常认同统治者的这一举措。兵权的掌握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如果将这一权力集中于某一个机构上,或者是掌管兵权的机构逾越了本身的职责范围,开始掌管更多的事务,这无疑会对统治者的统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当兵权开始被分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君主的权力就得到了增强,在奉行中央集权制的古代,君主的权力得到了保证,国家的政治局面才能得到平衡。叛乱发生的频率才会大大减少,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够建立。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统治者才会减少对朝中大臣的猜疑之心,更愿意听取贤臣的建议。真正做到《出师表》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有才之人得到统治者的爱戴,才会主动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上行下效,朝堂之中渐渐形成了一股和谐的氛围,君臣关系也十分融洽。

image.png

  这样一来,宋朝的经济和文化才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宋朝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统治者颁布了不少措施来鼓励农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不少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在这种情况下被发明出来。

  战乱之后的经济逐渐恢复。与此同时,在稳定的政治基础之上,文化也到了蓬勃的发展。各种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宋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宋代军权三分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变化,是统治者根据当时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决策。它的确立,不仅避免了战乱的发生,而且还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达到了安内而无兵变的目的, 极大程度上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并为后世所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