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资讯

记者走基层|“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故事有新篇

发布时间:2024-11-15 19:44:47

8月10日,记者京记者来到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以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中都换流站。走基中都换流站是层张张北柔直工程的重要送端换流站,张北充沛风光产生的风点绿色电能在此汇集,源源不断送往北京。亮北

 
风起风止,灯故日升日落,新篇新能源的记者京随机性、波动性特征使得其大规模并网消纳成为世界级难题。走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层张能源有效驾驭和高效转换最关键的技术之一。2020年6月,风点张北柔直工程正式投运。亮北该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灯故并助力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绿电全覆盖。新篇
 
保障绿电持续可靠供应,记者京是中都换流站承担的使命。
 
正值用电高峰,中都换流站迎来运维保电工作“大考”。
 
谢子豪是中都换流站值班长,他与同事正在站内进行设备巡检。“我们主要是对设备及设施的外观、声响和换流站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检查。”谢子豪告诉记者,他们以传统人工的形式,对站内设备分区域进行每天一次的例行巡检,全面巡检每月一次,确保设备在大负荷下依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巡检过程中,谢子豪还对部分设备进行红外测温。“红外测温主要是针对额定电流较大或易发热的设备,如套管的引线接头、线夹等很容易出现发热缺陷,现在我们测量设备的温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谢子豪介绍。
 
“作为直流电和交流电相互转换的桥梁,柔性直流换流阀被称为柔直工程的‘心脏’。”指着高大的换流阀阀塔,谢子豪说,一座阀塔由132个子模块组成,全站共有24座这样的阀塔,是柔性直流项目中技术含量最高、挑战最大的主设备之一,也是中都换流站运维呵护的重点对象。
 
为设备“把脉问诊”,消除隐患。今年6月初,中都换流站进行换流阀整塔加压定量测量,对单台换流阀132个子模块一次性加压测量,定量得出的数据显示换流阀阀塔处于健康状态。“我们首创了换流阀整塔加压测试技术,检修的效率提高了17倍以上。”谢子豪表示。
 
在换流站内,记者看到一台高约1米、带有4个轮子的机器人(9.670, 0.20, 2.11%)正沿着巡检路线缓缓移动,而且不时停下,对着空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拍摄。
 
“人工巡检不能靠设备、仪表太近,对高空仪表、设备存在盲区。用智能巡检机器人,能起到辅助作用。”谢子豪对这个2023年到来的“小伙伴”十分满意。他说,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了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机等,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通过精确的自主导航和设备定位,以全自主或遥控方式,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对换流站进行全方位巡检。
 
中都换流站还有一双双“千里眼”,即便是运维人员、智能巡检机器人到不了的地方,也逃不过它们的“目光”。在主控室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集中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着各项设备的运行数据。“系统接入了上万个传感器的信号,这些传感器就像换流站内的神经末梢,灵敏感知运行状态,实时反馈瞬变信息,保障迎峰度夏绿电安全供应。”值班员王一硕介绍。
 
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中都换流站还是一座“会思考”的换流站。王一硕打开换流站数字孪生系统,一座高仿真的虚拟映射换流站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从外部环境、建筑外观到建筑内部结构,甚至每一件独立设备,都三维可视。
 
“换流站的几乎所有细节在系统上都清晰可辨,所有运行参数一目了然。利用自主算法,所有的数据汇聚后经过系统‘大脑’智能分析,可帮助我们快速处理换流站遇到的各种问题。”中都换流站站长王大中说,依托换流站数字孪生系统,他们实现了全站设备在线监控和隐患快速处置。
 
王大中说,在运行中,换流站不仅能自主监测,还可以主动防御。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大脑”可实现“双向循环复诊”,对动态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进行研判分析,实时诊断、分析和告知设备的健康状态以及异常发展趋势,输出差异化、精细化的检修策略,由预防性检修转向预测性检修。
 
一项项创新突破助力绿电进京。截至8月10日,张北柔直工程已安全运行1503天,向北京累计输送绿电331.17亿千瓦时。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