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岁月的让口河流,扣响老去的传心藏计心门,还有多少古老的授的少民故事等待聆听?还有多少动人的歌谣等待唱起?昨天,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在国家图书馆启动。民族
短片放映、故事国家馆启史诗民歌讲唱、留下口述史访问场景还原、图书头传统典专家交流……一系列活动展现了云南省景颇族、动人布朗族、口较阿昌族、族口普米族、让口怒族、传心藏计德昂族、授的少民独龙族和基诺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民族独特魅力。这也是故事国家馆启该计划在云南省开展试点工作的阶段成果。
现场,基诺族竹筒乐奇科、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独龙族舞蹈歌《过年调》、布朗族弹唱、普米族叙事歌《熊巴佳佳》、阿昌族民歌、怒族叙事歌《创世纪》、景颇族史诗《目瑙斋瓦》等节目轮番上演,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与北京观众见面。作品呈现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场涌动着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活力。
人口较少民族是指我国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28个民族,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口较少民族普遍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其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主要以口头传统形式存续,存在文化传播能力弱、口头传统流失快、产业基础薄等问题,面临着文化传承的困境。
2018年,国家图书馆开始向28个人口较少民族开展口述史、民间文学、民歌、民间知识等口头传统的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对这些口头传统进行影音记录和典藏。云南普米族的传统婚礼、祭祀歌、劳作歌、民间故事等被一一录制、记录。7位普米族歌手还来到北京的专业录音室录制普米族民歌。独龙族的“文面女”董寸莲讲述了她13岁时忍着剧痛,被长辈用刺藤在脸上扎出一个深蓝色蝴蝶图案的故事。更多的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还在继续。
目前,云南省的试点工作为此项计划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样例和参考。去年,中央财政经费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正式立项,在全国13个相关省份的省级图书馆和相关机构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共同推进此项工作开展。(驻京记者 赵玥 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