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新民朗诵主播悄然兴起——一个人的艺评朗诵不再孤独,因不可复制的丨放独有个性,而链接到同频者,假让诵读与倾听彼此召唤,朗诵一场以文化为贯穿线索的新民相约,构建了共生空间。艺评
蕾蕾是丨放从去年年中开始转型做朗诵主播的,她在个人标签里备注了“温暖的假让声音抚慰人心”,除了短视频作品,朗诵平均一个月举行16场直播,新民每场约四个小时,艺评或十首诗歌,丨放或若干篇散文,假让约吸引在线观(听)众两三千人,朗诵大半年的时间至今已累计了近万名粉丝。三年前的起初,只是因为个性喜欢分享,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始了针对企业客户端的直播,为此还专门参加了直播训练营,并拓展分享领域,从职场技能、数字心理学,到自己的护肤经验、生活轶闻或是看过的书,但在百多场之后一度方向迷茫,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恰在此刻,有粉丝跟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听”“听你说说话就很有安慰”……在这样的鼓励下,意识到自己声音的价值,她便开始接触、学习朗诵。
彼时,她发现朗诵主播中不乏各艺文机构的专业主持人、播音员和指导老师,诵读的多是古今诗词美文,名家名篇。从最早跟着别人一起朗诵的过程中,很快就迷恋上了这一专项。在朗诵中,她感受对文字更易产生共鸣,而个体在声音表现力的差异,则犹如二度创作,带入了己身的阅历和省悟,更重拾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许多感动。而于此同时,在对外呈现中,则进一步感染到他人,并最终在彼此认可中完成共同的精神成长。
朗诵可视作是一个放大了的阅读行为,但必需更多临场综合技能,包括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声音和气息的掌控能力等等……除了声音以外,口齿咬字声调语速、连读和断句、气息的稳定、轻重音和空白(停顿)的节奏,甚至形体动作、表情管理,以及配乐都是朗诵的重要元素。为此,朗诵者会加强腹式呼吸与三腔(口、腹、胸)共鸣的锻炼,并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适量运动,合理饮食保证睡眠,促进声音的美化,不少人甚而把朗诵当成身体锻炼的一部分。
在朗诵作品的选择上,亦是文化审美的各表一枝。除了嗓音声线和技巧,文学素养直接决定了直播间的流量。在广览经典和潮流的文学作品基础上,如何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选取适合擅长的体裁内容,同样是主播们的日常功课——尤其从打动自己出发,喜爱才是激情与挚烈之初,是朗诵的直接愿望。并且,作品内容不宜晦暗,语言不宜艰涩,篇幅适中等,都是能够“抚慰人心”的基本。朗诵本身是完全个人化的,朗诵者既是作品中人,是叙述者、抒情者,也是评论者、观察者和行动者。朗诵主播不单传递信息和观念,分享的目的是帮助理解文本的意义,获得情之感染。可以说,朗诵与倾听亦是双向疗愈,彼此双方都从文化作品的一场再表达中,得到情绪的释放纾解和心灵的洗涤净化。
越来越多的朗诵者在各个媒体平台担当主播,则是更看重了社交属性,意图带动更广泛的倾听者。比方蕾蕾说起其朗诵的乡愁篇章,曾打动海外的听众感慨落泪,另外还有过她的固定听众,专程请她朗诵自己写的纪念家中老人的文章等等……上述这些都令她感到另一种满足——类心理咨询的成功案例。此外,朗诵+交流+轻解析,则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身心疗愈的能量场域,令单向传播和输出转换为多向的互动。而每一个人皆可成为朗读者,通过个体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和独到声音演绎后,平面的文字成为了各个不一而同的观照范本,总能引发不同群体的共情共鸣。
在另一个层面上,新的社交情境中,朗诵主播们发现爱好亦可兑现,或者说,可能的收入途径和其他行业的直播一样多元——譬如个性IP的衍伸开发和粉丝经济,以及广告植入、线下活动等等,未来进行包括有声读物等内容的创作和销售也未可知。
当然,最重要的依旧是朗诵的本心:情之所至,声之所往。说到底是文化的感召力——不少朗诵主播为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还联合了其他跨界主播和才艺主播一同进行再创作,在与文字相配的音乐和画面上颇费功夫,美学上的叠加以追求视听佳作。所以,在纷杂的百忙中,趁着假期,不妨静下心来找一找那个能进入你的耳畔,到达你心里的声音,不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起来朗诵?(卜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