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前赵这样,谁也别说谁的皇帝皇后辨别能力有多强。拿破仑不是刘聪立说过吗,真理就是竟共谎话重复一千遍。你耳边老是荒帝听到这个人的不好,你还会认为他好呀!大脑皮层早就形成条件反射了,淫皇靳准先前利用的前赵也就是这一点。
网络配图
对于平阳城来说,皇帝皇后公元318年,刘聪立无疑是竟共一个最为血腥恐怖的年份。城内血流成河,荒帝“鬼大哭,淫皇声闻百里”(《晋书》),前赵其状惨不忍睹。皇帝皇后一年内连续三次灭绝似的刘聪立屠杀,也让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阴森的气息。屠杀最初源于一场阴谋,而这场阴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两个女人吹出来的枕边风。谁也不会想到,这温柔甜腻的枕边风,却有如蝴蝶效应,打破了能量平衡,表现出异常强烈的后劲。它不但吹落了一个帝国,吹灭了两个家族,还让两个新的帝国应运而生。
枕边风,指的是夫妻间女人对男人说的悄悄话。大概于床底之间说话最为隐蔽,所以叫枕边风,很形象,也很贴切。枕边风的大小,和这个男人的地位权势有关。如果是皇帝,甚至会对整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烽火戏诸侯,不就是褒姒给周幽王吹的枕边风嘛,最后把国家给吹没了。
除了有限的几个皇后或是皇太后,古代女人直接走上政治前台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所谓女人祸国(这话正确与否咱先不讨论),最重要的干预形式便是枕边风。当然,枕边风有好也有坏,不能一概而论。现在一些人为了想当官,多走夫人外交路线,设法摆平当官的老婆,利用的便是女人的枕边风。
姻亲嫁娶,强强联手,也是枕边风的一种外延。古代的朝臣,要想地位稳固,多和皇帝联姻,比如当皇帝的驸马,或者当皇帝的姐夫妹夫老丈人什么的。成为外戚,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皇族系统,再当官就容易多了。汉国的中护军靳准,走的便是这样一条路线。为了当官,他设法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靳月光和靳月华,嫁给了皇帝刘聪。俩女儿长得那叫一个漂亮,“皆国色也”,很有实力。后来靳月光出轨,事发后羞愤自杀,刘聪还时常“追念其姿色”(《晋书》),足见长相确实不一般。
那刘聪是个什么人啊,侄女侄孙女照单全收的主。“六刘之宠倾于后宫”,三辈同床,让姑女六人同事一夫,都是他干的。所以当靳准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时,他便毫不客气的“纳其二女为左右贵嫔”了。后来又立了靳月光为上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当然刘聪不止这两个皇后,这哥们玩得比较猛,“时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七人”(《晋书》)。有四个正的,还有七个副的,最起码也是正皇后级待遇。什么纲纪国法,到刘聪这全玩去。不过靳准作为皇帝的老丈人,也就父凭女贵的显赫起来,从而奠定了他在朝中坚实的地位基础。
网络配图
但靳准真正攫取朝政大权,还是在两次吹风之后。一次是他亲自操刀上阵,另一次便是女儿的枕边风。刘聪死后,其子刘粲将老爹的宠妃樊氏、宣氏、王氏一干人等,全部接手,“晨夜蒸淫于内”,也包括被封为皇太后的靳月华,这也就种下了日后枕边风的隐患。
刘粲能当上皇帝,其实也得益于靳准。刘聪的皇位本是抢的太子刘和的,夺位后刘聪曾礼貌性的谦让刘渊的嫡子刘乂,还说“待乂年长,复子明辟”,等刘又长大了让位。所以立了刘乂为皇太弟、大单于,地位仅次于刘聪。然而这就招来刘粲的不满。而靳准又和刘乂有仇,原因也很简单,靳准的妹子本是刘乂的小妾,因为和侍从勾搭被刘乂杀了,还“屡以嘲准”,老拿这事挤兑靳准,所以“准深惭恚”(《晋书》)。不高兴归不高兴,却又敢恨不敢言,人家是皇太弟,法定继承人,惹不起。由此便埋下了日后血案的祸根。
有着共同的敌人,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刘粲在靳准的煽动下,设计陷害刘乂谋反。为了得到口供,靳准将刘乂的亲信们“悬首高格,烧铁灼目”,搞严刑逼供。这帮人扛不住,便“自诬与乂同造逆谋”。这下铁证如山,刘聪于是废刘乂为北部王。之后刘粲又斩草除根,派靳准杀了刘乂,又坑杀刘乂的亲兵15000多人,“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街巷为之空”(《晋书》)。刘粲也就伴着刀光血影,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太子,总摄朝政,并在刘聪死后继任皇位。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平叛有功的靳准当上大司空后,仍不满足,又想除掉前面的绊脚石。于是靳准故伎重演,再次向刘粲吹风,诬陷说群臣想拥立大司马刘骥来取代他,结果这次刘粲没听(看来刘粲也不是没有一点分析能力,先前听靳准的,也是应了他自己的心思)。靳准不得不下猛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搬出来。俩女儿此时一个是皇太后,一个是皇后(此皇后并非靳月光,而是靳准的另一个女儿),都是刘粲的床上客,很有接触领导的时间,献言献策的机会自然就多。
于是“二靳承间言之”(《晋书》),每天在刘粲耳边唠叨。人都是这样,谁也别说谁的辨别能力有多强。拿破仑不是说过吗,真理就是谎话重复一千遍。你耳边老是听到这个人的不好,你还会认为他好呀!大脑皮层早就形成条件反射了,靳准先前利用的也就是这一点。这也就是那些整天在领导面前奏本的小人屡屡得手的不二法宝。对这种人你还真没别的办法,搁我这暴脾气,甭废话,抡起板砖拍他个半死,肯定老实。不过你说这是为民除害了吧,还要付法律责任,想想还真挺挠头的。
网络配图
枕边风很是凑效,刘粲毫无悬念的中招,开始了血腥清洗,将太宰、太师、大司马、大司徒、车骑大将军、吴王齐王什么的全杀了。拌脚石没了,靳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用,拜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军国之事一决于准”。终于将朝政大权牢牢控制在手。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便有些蹊跷了。手握大权的靳准不久发动兵变,不但废杀刘粲,将“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于东市”,杀的一个不剩不算,还“发掘元海、聪墓,焚烧其宗庙”。当时情形可谓恐怖之极,“鬼大哭,声闻百里”(《晋书》),熬是渗人。
靳准之乱最终被刘曜平息,流血惨案又再次上演。就像靳准杀刘氏一族一样,刘曜也是将“靳氏男女无少长皆杀之”(《晋书》)。刘渊建立的汉国,也伴随着这几次大屠杀最终趋于灭亡。取代它的是两个赵国:刘曜在长安建立前赵,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建立后赵。
靳准为什么发动叛乱?目的是什么?确实很让人费解。如果单纯为了权力,当时情况已是“军国之事一决于准”。刘粲又是个整日“荒耽酒色,游宴后庭”(《晋书》)的主,基本就是个摆设,杀掉他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况且靳准还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当时的相国刘曜和大将军石勒都领兵在外,未必会服从于他。事实上,靳准最终也是毁灭于二位之手。
若说靳准想篡位当皇帝,也有可能。但即便这样,以他两次耍阴谋升迁的事实来看,靳准应该是很讲方法很讲策略的人,做事不会太露骨。杀掉刘氏族人,这个可以理解,为的是斩草除根。但连刘家的祖坟都刨了,这就有些蹊跷了。如果不是恨到了极点,决然不会干出这等事来。而这种愤恨从哪里来?的确让人很疑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