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按:本文为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的演讲实录,有部分删减。讲实
刚才花几分钟回顾了用完即走这样一个产品的应的状理念,现在切入到我们的用程又主题,其实我今天过来是该种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小程序的理解和想法。
刚才大家看照片的无处时候,其实这是访问团队在小程序启动那一天大家当时的状态,在当时来说还没有想好名字叫小程序,龙演录也没有把小程序作为一个非常完整的讲实定义,大家只是应的状认为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提供一种新的用程又服务的形态,当时愿意把它公布出来对我来说是该种有一点点其他的想法,因为我希望我们把它宣布出来以后给团队更大的无处一个压力感,既然我们都已经宣布了,访问那我们一定要去努力做好这个事情。龙演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又做了很多次的碰撞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小程序慢慢的找到了它的定位,找到了它自己的形态,但是因为之前我们只是做了小程序的内测,从来没有对外界解释过小程序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怎么样的使用,所以今天我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完整的阐述一下我们是怎么样来看待小程序的。
我自己也特别兴奋在这样一个时间来讲述小程序的故事,因为对我经历比较了解的人可能知道,我其实之前花了很多年时间去写程序,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程序员,所以我一直认为做程序员的那段时间特别宝贵,因为当你做一个程序的时候可以进入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你用一个程序的语言在虚拟世界里构造一个完全虚拟化的产品出来。我相信很多的程序员都会有一个梦想,我们除了自己去写一个程序,我们能不能再去写一个能运行程序的程序,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几年前我们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对于电脑的使用方法和场景又发生了变化。在PC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人,特别是上一代的人因为输入法这样一个障碍是没有办法使用电脑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使得整个互联网的用户量比以前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智能手机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厉害、伟大的创新,因为其实它的功能比当时的PC机要更强,但是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使用,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去接触到互联网,这个时候人们访问网络服务的方式其实更多的从一个PC端的应用程序过渡到一种网页的形态。
在这里我想展望一下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形态?
智能手机以后,可能会是一个类似眼镜的设备。当 10 年以后的技术,可以把屏幕投影到我们的视网膜里面。我们每天都在戴着这样的眼镜到处跑,大家想一想眼镜里面的操作系统应该是什么?
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会希望,眼镜不要让我去安装什么应用程序,因为这样子很不方便。我希望是我看到哪里,就能出现相应的应用程序。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一盏灯的时候,开关这个应用程序就自动出现了;当你走到公园门口的时候,就能看到公园门票的应用程序——也就是当你用眼睛看到一个实物的时候,就能看到它背后的应用程序、背后的信息。这样的一个过程,你会发现,应用程序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形态,跟手机里的应用程序是不一样的,它是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的形态。
和手机时代的定义不同,我们看到具体的事物时,就直接包含了对这个物体的信息处理机制。未来的应用程序形态里,我认为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但又可以随时访问的状态。
在我刚才说的未来 10 年的场景里,智能手机和智能眼镜时代下,应用时代的不同。就好象手机相对于 PC 时代来说,形态上大有不同。好多年前,我写过,手机是人的肢体的延伸,但 PC 不是,它是摆在桌面上的。手机相当于你的第三只手,可以感应你的周边,让你感受更加丰富的世界,而 PC 不能。所以,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要比 PC 上的要丰富得多。
所以,我认为智能眼镜时代的应用程序,和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很不一样。小程序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东西:
不需要安装的。我认为这是对现有应用程序很大的突破。用过 Windows 的用户知道,经常会用「应用管理」这样的程序,在里面看程序占用空间多大,是否卸载等等。而智能手机对应用程序的管理方便多了,但它还是要你下载它,安装它,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我们没有想过,是否可以免去下载安装的功能。小程序就是实现了无需下载安装的功能。
触手可及。比尔盖茨当年写过一本书,《让信息唾手可得》,我很佩服,在当时他就写出了这样的书。每当我想起这本书的时候,我都很自豪,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了这个方式。……我这里说的触手可及的意思是,当我们拿着手机的时候,就能够直接获得信息,就是手边的信息。获得信息的方式,可能没有眼镜时代这么智能,但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的方式,获取周边的信息。……比如说,用手机扫一盏灯,那么它的应用程序就出来了。类似博物馆的场景里面,用户用手机扫一下,就能获得当前问题的信息。而对于小程序来说,就是扫一下,启动一个小程序。
用完即走。比如说我们到一个餐馆,点菜,我们不需要下餐馆的二维码, 而是直接获得一个小程序,直接替换排队点菜的过程。吃完饭了之后,就不用管这个小程序了。
无需卸载。访问它的服务,不需要一个程序管理器来去管理它,所以没有卸载的过程。
小程序和过去的 App 不同,它是更加灵活,更加唾手可得的一种形态。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我们做应用号的时候,并不是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说,改变应用程序的存在模式,而是满足特定的需求。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这个需求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回顾了 PC 这些年的变化。在当时,企业很难通过 PC 来提供服务的。
我记得,当时有公司做了一个类似 Excel 的产品,叫 Lotus 123,是第一个表格程序,但这样软件非常少,在 PC 上很难做到。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网站来去提供服务。在 PC 互联网时代里,改变世界的不是有更多的应用程序出现,而是有更多的网站出现了。在这个前提下,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互联网公司。
当移动互联网来临了时候,这些做网站的公司,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做一个 App 来提供服务,很多企业也这么做了,但现状不是这些公司想象的样子,越来多越用户只愿意使用 10 个 App,而不是使用越来越多的 App。这一点和 PC 互联网时代不一样,用户只需要打开浏览器,就能方便地访问很多的网站。而在手机上,打开移动浏览器的频率在降低。在以前用浏览器访问 20 个网站很方便,但现在让用户使用 20 个 App 很困难。
所以,现在的公司发现,很难通过 App 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公众号出来之后,很多公司发现通过公众号为用户服务。所以公众号出来之后,我们很高兴,因为即使是一个餐馆,也可以建立公众号,让用户通过关注,进行基本的操作。
但公众号存在一个订阅关系。那么当一个餐馆运营公众号,会发现公众号相当于客户关系管理,和消息推动器,但餐馆的精力更多会放在怎么样获得更多订单上。所以,「小程序」这样一个载体,会是市场的空白点。如果对于这么多企业来说,他们要把服务线上化,又要做网站,又要做 App,但都不够彻底的话,那么这里就存在市场机会。
上次我去深圳机场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深圳机场的广告牌,大部分都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在 PC 互联网时代,那个时候广告牌,一般是印一个网站地址在上面。现在,公众号的二维码成为广告牌的标配。但让我不太高兴的地方是,我看到这个广告,想了解这个服务,却需要成为它的订户,要收到它的通知消息。我认为,一个广告牌,不太应该贴上用来订阅的号,它应该贴上的是,一个可以立刻展现服务的链接,这个链接,我觉得应该是类似小程序这样的形态。因为看到广告的人,第一个想做的是了解广告牌背后的信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才是用户所需要的。
小程序非常类似 PC 互联网的「网站」服务,它和「公众号」订阅的形式非常不同,它是真正的服务。如果大家把小程序理解为 PC 时代的网站的话,我觉得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小程序。2012 年 5 月 13 号,我在朋友圈发过,「PC 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PC 时代网站作为服务,所以搜索框变得很重要;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服务与线下有关,所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是最简便的方式。所以二维码在微信里的权重很高,关注朋友、添加二维码,扫一扫也是微信里的基础功能,扫一扫也成为微信触达周边的一种方式。
通过刚才的回顾,小程序对应于过去,比如说对于 PC 互联网时代, 它就好象一个网站,只不过我们认为它应该以更好的体验出现。我们更希望的是,在手机里面更快速的获取服务,但体验比一个 PC 网站好很多很多,但它又不会像 App 一样,下载起来很麻烦。小程序在微信里面到底在哪里?它怎么样被用户使用?大家做小程序,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做?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
如果对微信有所研究的话,小程序在微信里面是没有入口的。很多人看到微信内测小程序,说应该第一波上去, 获得流量方面的红利。但很遗憾。公众号在微信里面也是没有入口的。小程序也是一样的。如果用户没有运行过一个小程序的话,小程序是没有入口的。这和之前提到的产品理念相关,我们一直在提倡「去中心化」的理念,所以你是看不到一个入口,里面有分类有排序的存在,从公众号开始我们一直坚持是这样子,也为公众号带来很大的好处。当微信没有入口的时候,公众号背后的企业,会把二维码铺到到处都是,那么公众号的入口,就在二维码里面,而不是在微信里面。
所以对于大家关注小程序来说,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小程序,用户是从哪里启动它。我们更多是希望,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二维码。(这里张小龙谈到了买汽车票的场景,如果扫描了一下小程序就能买到汽车票,那么,售票窗口就不用存在了。)
第二个问题,小程序会不会有类似小程序商店这样的地方,可以下载小程序。其实是不会有的。大家可以推理出来,没有下载过程,所以没有应用商店。大家会问,那我们到哪里找到小程序。那么,查找、搜索是另外一回事。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 App 分发的想法。……所以我们也不会做小程序的分类排行与推荐。
关于推荐,大家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把感兴趣的东西推荐给用户呢?在公众号里,我们从来没有向用户推荐过公众号。我们了解过社交推荐和机器推荐的差异,看朋友圈,这相当于社交推荐。机器推荐不会推荐你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系统只会采集历史的东西,强化推荐。但你朋友推荐的电影,可能是你完全没有看过的电影形态。所以公众号这里,依赖的是社交推荐。在小程序这里,也是一样的。
第三个问题,很多人会从公众号的粉丝数来判断价值,小程序没有这种订阅关系。没有粉丝,只有访问量。因为粉丝并不意味着访问,并不意味着足够多的粉丝就有足够大的访问量。回想一下 PC 互联网的时代,网站不需要你成为它的粉丝。对于小程序来说也是一样的,它只有访问的关系。所以它跟公众号本质上截然不同的,它不是一种公众号,是一种新的形态。
第四个问题,小程序能不能推送消息。当然是,不能。因为小程序推送消息的话,意味着你访问过的每一个网站,都会推送消息给你,你会崩溃的。但我们会提供一种有限的服务触达能力。比如说你以前访问网站,可能留下一个邮件地址,就可以获得网站的服务。那么在小程序这里,用户来了,主动要求小程序通知。
第五个问题是,小程序能不能够分享?可以分享到聊天里面, 可以分享到群里面。其实分享到聊天和群里面,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的。当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把小程序发到一个群里面而已,只是做了一个传播。但小程序的分享不仅仅是这样子,小程序的分享,更多是希望带来新的协作方式。举一个例子,当我们把投票功能发到一个群里,那么群里的人都可以进行投票,群里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投票。可以想象的是,小程序里都有群里成员的登录状态,群里的每个人更新自己的状态,那么群里的其他人也能看到。所以,可以看到的时候,可以出现更多协作式的小程序。
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小程序页」的概念。比如说「股票」这样的小程序,比如说我打开一个 0070 股票的信息,那么分享出去之后,群里面看到的,其他人也看到的是,我正在看的这个股票的信息。我希望能够分享一个活的信息出去。在未来我更希望的是,我分享在群里面这个信息页,它是活的,其他人甚至不用点进去,就能直接看到最新的信息。暂时这种形态还没实现,但我非常期待。 我们可以构思出非常多的,通过群组一起完成的小程序。
第六个问题是,能不能做游戏?不能。
第七个问题是,能不能被搜到?特别遗憾,我们更希望的是,小程序不是基于流量分发的方式来获取用户。我们是希望用户触达的方式,是用户需要的时候获得到它,但不能是用户不需要的时候,被推荐了过来。……我们能够让人搜到小程序。我们会极力限制这样的搜索能力,避免滥用。
第八个问题是,小程序和公众号有什么关系?它们没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独立的。但你可以看到小程序背后开发的主体,和它开发的公众号。
第九个问题是,既然小程序是突出线下的二维码,微信里面会不会对线下的店有一些提示?在目前这一阶段,我们可能会让用户轻量地看到附近有哪些小程序存在。这是指,附近在提供服务的店,它同时也有小程序。比如说,3 公里以外的一个小店有一个小程序,你打开它,买点东西。这是可能的。到底小程序什么时候可以用?我们昨天晚上匆匆忙忙和大家团队定了一个时间,1 月 9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