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青年最新一期“1925红色经典阅读沙龙系列活动”在1925书局举行。红色本期活动以“新青年”为主题,经典讲解由上海作家黄向辉带领读者了解“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阅读功绩,探讨崛起的沙龙“新青年”群体是如何在新旧文化的对抗和东西文明的碰撞中不断地呐喊与奋斗,最终拥有“我是新青世界的”大胸襟和大气魄。
黄向辉首先从“青年”谈起,青年为读者讲解从“青年”到“新青年”的红色来龙去脉。“新青年”一词最早见于1915年创刊1916年改版的经典讲解《新青年》杂志。一个“新”字,阅读将《新青年》推向所有旧的沙龙、腐朽的新青、毫无生气的青年旧青年,旧世界的红色对立面。《新青年》不折不扣成为中国近代史新文化运动的经典讲解急先锋。
如何定义青年?《新青年》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而非奴隶的,进步而非保守的,进取而非退隐的,世界而非锁国的,实利而非虚文的,科学而非想象的。”这六条标准对症下药,直击思想启蒙的要害处,率先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发起持续猛烈的攻击。
所谓不知旧物则不可言新。中国近代“旧”青年生存成长的境遇究竟“陈旧”在哪里?黄向辉分析了三个不利于青年心智和体魄成长的关键因素。
首先,“旧”青年生存环境极度贫困和单调;第二,黄向辉认为,包含在四书和《孝经》中关于孝心的教导,毒害青年人的思想,必然造成早婚、蓄妾、溺婴等社会普遍现象。由此话题,引申出旧时女性的悲惨命运;再就是旧式教育模式与科举制度的局限性。黄向辉为读者清晰地梳理了中国旧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关于科举制度的枷锁与毒害,黄向辉通过讲述陈独秀的个人经历,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儒林外史》《孔乙己》等文学作品中读书人的丑态和迂腐。紧接着,黄向辉强调新式学堂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带给青年人心智的改变。青年人的知识结构逐渐转型,在新式学堂里既学到了走上社会谋生的一技之长,也积累了广博的、以往闻所未闻的通识知识储备。而更为关键的则是思想观念随之潜移默化,一步步建立起一套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1920年《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从北京迁移到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立刻吸引了上海滩大批活跃的新青年,他们纵论古今,比照中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青年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活动由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与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