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陈凯歌是因为《霸王别姬》,小编也不例外。
然而《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的作品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是什么让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停步不前,甚至一再退步?
带着这样的好奇,从《演员请就位》第一季到现在的第二季对陈凯歌的观察,小编对陈凯歌导演有了新的认识。
他可以评价别人,但是别人不能评价他
镜头前的陈凯歌大都是风雅高亮,语速缓慢,侃侃而谈,一副大家风范。
都说综艺节目是把照妖镜,果不其然。
陈凯歌的真实人品很快就暴露了。
那就是他可以评价别人,别人不配评价他。
尤其不能评价《无极》。
李诚儒在《演员请就位》表达自己受评价的影响没有看过《无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电影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这话没毛病,作为观众谁看个电影还能看看评分影评咋的?
然而陈凯歌的反应相当激烈,拐着弯的说李诚儒封闭,保守,甚至讽刺他的生活状态,在最后强调他是一个活在过去的老艺人。
这基本上可以算得上人身攻击了。
这里不难看出陈凯歌的心胸并没有表面的广阔。
实际上他一直都是一个敏感自负,又睚眦必报的人。
自负又敏感,高配版郭敬明?
当年《无极》被网友做成讽刺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嚷嚷着要起诉他。
然而人家并没有拿视频作为商业目的,仅仅是毫无收益的娱乐自己和网友。
起诉无门的陈凯歌从此在心中种下了这枚刺。
在筹备《误杀》的时候,女演员因为找不到角色的感觉有些消极。
陈凯歌极其不爽的质问:“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我不欠你们什么!”
吓得女演员赶紧解释是因为自己找不到感觉觉得对不起导演才会这样,陈凯歌这才脸色缓和了很多。
陈凯歌的强势不仅仅是对自己作品的维护,而是所有的一切。他不能接受任何人对他带有批评的心态,这种对相反意见的逃避和抗拒甚至远远超过郭敬明。
突然有种陈凯歌有点像高配版郭敬明的错觉。
无论是《演员请就位》的第一季还是第二季,陈凯歌在面对其他几位导演的不认可时,表现的都是淡漠。
陈凯歌不是装的,他是真的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如果他在乎早在《风月》之后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作品到底缺少什么。但是他没有。
之后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唯美,艺术,但是内容空虚。
这说明陈凯歌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他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他拍的作品始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
为什么陈凯歌对《无极》的感情不同?
在《演员请就位》中陈凯歌为《无极》辩解:
这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原创的魔幻电影。
这是一个爱与自由的故事。
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你永远看不到什么时候树叶会变黄,什么时候婴儿长出第一颗牙齿……
这段话体现了是《无极》的不同,也体现了陈凯歌的真实心境。
陈凯歌其他的作品还有原著可以借鉴,经由他的手拍出充其量只能算是“领养的孩子”。
《无极》不同,它是完完全全陈凯歌创造的,从整个故事的编写到角色的选择,再到拍摄,一切的一切都是陈凯歌一手抓。
《无极》相当于他的“亲生孩子”,所以批评《无极》才是对他才华的最大批评。
因为没有别的编剧,没有原作,演员来让他自我安慰是别人的欠缺造就了作品的失败,而不是他的才华有限。
李诚儒点评的:
“现在的电影形式大于内容。”
可谓是最扎心的一句话,因为这是一句大实话。
陈凯歌之前的电影风格是人文主义。《无极》就是商业电影转型之作,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大部分导演都在转型商业电影。
张艺谋的《英雄》,冯小刚的《夜宴》等。
《无极》其实就是一部商业电影,这也是为什么陈凯歌当时请的主演们几乎都是中国话都说不利索的“IP明星”(当年的)。
面对《无极》的失败,陈凯歌自然不敢承认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转型之作,只能一再的强调是它太深奥,是观众看不懂。
然而真的是观众看不懂吗?
事实上《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的电影一直是形式大于内容。
华丽的场景,唯美的画面,华贵的服装,然而内容似乎却是一直在反复的讲述着大同小异的爱情故事。
所以陈凯歌其实没有才华吗?
是也不是。
对美和细节的把控,陈凯歌是出色的。
他的《妖猫传》堪称一部艺术品。
然而他不具备编剧的能力,也不具备发现和鉴赏好故事的能力。
当年的《霸王别姬》是制作人徐枫苦口婆心劝来的陈凯歌,陈凯歌自己根本看不上李碧华的《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那是数一数二的实力编剧,陈凯歌当时还算有自知之明保留了芦苇99%的剧本,自己仅仅改了两句话。
《黄土地》则有张艺谋和原作作者帮他把关。
《霸王别姬》的盛赞让陈凯歌彻底沉浸在“才华横溢”的幻想中,忘记了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导演。
后来的他再也听不进去任何意见。芦苇提出他的剧本有问题,从此芦苇就在他的黑名单。
哪怕拍摄《荆轲刺秦王》时,一向心高气傲的芦苇亲自找来想要参与也被陈凯歌拒绝。
无法接受自己才华有限是他停步不前的主因,也会是他创作上永远的瓶颈。
中国的影视圈最不缺的就是孤芳自赏的导演,因为太多的导演都是如此。
显然当年《霸王别姬》制作人徐枫对他说的话,他早已忘记。
“如果你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何必要当导演,买个V8拍给自己看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