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探索资讯

创业者和投资人:STEAM教育能否成为“刚需”?

发布时间:2024-11-15 21:35:42

这是刚需人工智能(AI)的时代。一切进程都会为 AI 所影响,创业成一切事物都会打上 AI 的投资烙印——即使是被认为被互联网影响最小的 教育和农业 也不能例外。

在刚刚结束的教育“新浪教育人工智能发展论坛”上,几位 STEAM教育 领域的刚需创业者和投资人就聊了聊在人工智能逐步发展的背景下的STEAM教育问题,或许能对你有所启发。创业成

在好未来战略投资部郭晓乐看来,投资AI 和 STEAM 有两个层面的教育关系:一个是过程层面,一个是刚需结果层面。就过程层面来讲,创业成AI 的投资发展会促进 STEAM 教学的形式和类型的多样化;就结果层面来讲则更为重要:回过头想一想STEAM教育到底是在做什么?其实就是培养现在以及未来的 AI 人才,也是教育在培养大家面向未来AI社会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所以在人工智能的刚需主题论坛中,讨论 STEAM教育 是创业成非常契合、非常合适的投资一个议题。

郭晓乐主持的圆桌论坛上另外有四位STEAM/创客教育创业者,在讨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了对STEAM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是少年创学院创始人张路、极客营CEO耿赛猛、鲨鱼公园副总裁崔巍巍、音乐笔记CEO闫文闻。为了不至于对他们太陌生,我们不妨对做个简单的功课:

  • 少年创学院是创客教育的服务商。提供编程、电子、工作坊、机器人等课程,以线下校区的形式开展。现在每个周末已经能够服务1500人。

  • 极客营聚焦于K12创客教育领域,向机构提供科技营地等课程。把智能玩具作为教具,提供让学生尖叫的产品与服务。

  • 鲨鱼公园是做3~18岁的科学教育。产品线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听(线上课程)、堂(线下课堂)、户(户外活动)。无论是哪个产品,都会以一个盒子的形式来承载。

  • 音乐笔记主要做的是钢琴等乐器学习,使用传感器记录孩子的弹琴过程,然后就能告诉孩子哪里弹得有问题。也就是一套钢琴智能陪练系统,在STEAM教育里面属于A(Art艺术)。


郭晓乐:我们知道 STEAM 首先是发源于美国,刚开始是STEM,后面又加上了A(Art 艺术)进来。这个 A 的加入对STEAM的升级和进一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活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去年开始,STEAM和创客教育在中国非常的火,其热度已经完全不亚于美国。这样的海外概念的提出到落地到中国,甚至目前还在做很多本地化的过渡和改造的过程,四位觉得美国的STEAM和现在中国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崔巍巍:我们的确有关注和研究,鲨鱼公园在美国现在也有研究中心。我们和那边的同事探讨时发现一个问题。STEAM在美国和在中国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一样的:开始推的时候认为理念很先进,对孩子的素质教育非常有好处,但是再往下推的话就会发现产品的用户实际上是两方:一方是学生,另一方是老师。这时才发现老师受了传统教育这么多年,并没有这种素养,包括美国的老师也是一样。

不过相比较来讲,还是美国在美国环境下更容易推动,在中国体制内教育没动员起来的话,体制外推动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只能说已经时刻准备好了,就等着风吹起来。

张路:美国的 STEAM 兴起应该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国家需要培养科技人才,所以才启动了立法层面的推进;到了国内的也是一样,就是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大的痛点,国家需要这样的科技人才。

但是国内外实现 STEAM 的路径可能不一样。美国和韩国 STEAM 可能会成为学校的主要科目,到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肯定有这样一个课程。但在中国体制内的实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缺乏服务也缺乏,这本来就是挺难的一件事。相比较来讲,中国校外培训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能校外反而会比国外发展得更好,最终的实现路径的差异可能在这里。当然,这是一个企业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来做。

耿赛猛:我觉得从相同点来讲,美国的 STEAM 最早是从公立学校推的,今年开始中国的上层也在推这个事情,这对从业者来说是好事情,起码说明学校很重视,也会有一部分资源、资金和人力往这方面倾斜。

另外不同点是,体制内学校有很多它的诉求,尤其学校领导需要 STEAM 来做政绩。未来两年中国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比赛和竞赛出来,这是我们国内教育体系和制度跟国外的不同点。

闫文闻:我们做的是音乐教育。不管是美国还是和欧洲,全球的孩子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极度缺乏优秀老师。因为钢琴也好、乐器也好,很多的教育都是深度的一对一。这也是音乐学院的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生,简历上都会写师从×××的原因。目前音乐教育的教研大纲或者评测体系,基本上都不能评测不同派别的演奏方式或者教育方法,这在海内外基本上都一样。

不同点是,非常直观的是两个数字,欧美或者日韩钢琴的渗透率是百分之二十,中国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二点五,这是国内外乐器和音乐领域的最大不同。


郭晓乐:我们看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STEAM都是市场化和国家战略并存的状态。但大家觉得最终的应用场景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怎么解决能否成为用户和受众的刚需的问题?

崔巍巍:其实从我们的产品定位可以看出,我们是先 2B 的。但是终极目标其实是 2C,最终是希望能够让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孩子都能接受。

张路:少年创学院一开始就是 2C,但是因为目前意识到 STEAM 教育的家长还是少数,所以这个过程比较慢,一个校区可能只有几十个学生。

后来因为北京市初中开放实践活动,使得 2B 这件事情成立了。这也是我们可以达到每个周末服务 1500 名学生的量的原因。对于 2C 这块来讲,我们觉得在一个高端市场可能是刚需,那就是对于偏理工科的学生的类似于“背景提升”课程,有些孩子希望参加小升初或中考的自主招生,需要在一些大赛中获奖和参加特长生面试,或者是出国本科或高中,都需要高端定制课程。所以目前的 STEAM 教育,我们希望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

闫文闻:我们做的是传感器和硬件,属于音乐领域的新品类,培训机构不讨厌我们,所以第一步肯定是2B2C的分销。

刚需问题我们是通过实时的技术反馈,能够让家长或者老师更好地评估孩子。以前评测孩子唯一的方式就是考级,现在通过辅助化的手段或者评估的方式数据可以横向对比,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进步状态,变结果评估为过程评估。这样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都变得轻松变得不一样了,这样加强音乐学习需求。

耿赛猛:国外和国内的 STEAM 创业目前来看都有转向2B的趋势,2B比2C的优势是,短期内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广,收益和收入也更高一些。对于国内公司来讲 2B 可以解决学生信任问题,但是我们觉得随着产业的成熟,殊途同归,我们公司还是会慢慢地会由 2B 走向 2C。

至于刚需的问题,校外 STEAM 的竞争不是相同产品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和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英语数学培训之间的竞争。学校也没有一个课叫做 STEAM 课,所以我觉得可能还是需要体制内 STEAM 课程的落地实施来推动向刚需的演化。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