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刑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请罪的请罪对象是蔺相如。这个成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负刑道歉,请罪给予自己严厉责罚,负刑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的请罪意思。
战国时期,廉颇是请罪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负刑被拜为上卿,请罪蔺相如“完璧归”有功内,负刑被封为上大夫容不久,请罪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负刑时候,维护了赵王的请罪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负刑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廉颇:廉颇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 ,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蔺相如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 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1、从廉颇的角度出发
尽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颇是个小心眼的人,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向人赔礼道歉,可见廉颇是一个看中国家利益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是人总会犯错,最要紧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
2、从蔺相如的角度出发
蔺相如明明不怕廉颇的挑衅,可始终避让廉颇,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廉颇低头后,蔺相如也没有难为廉颇,说明他也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处处以国为重。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个人的恩怨凌驾在国家的利益上。
3、从国家角度出发
不管是蔺相如还是廉颇,他们都是爱国人士。为了赵国的安危,两人摒弃前嫌合作愉快。国家的安稳需要大家的团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在这里不言自喻。
4、从局外人角度出发
其他人不知道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国家着想,大肆鄙夷蔺相如这个相爷。这教育大家做事情不要听风就是雨。负荆请罪的道理其实是做人的一种道理。其他负荆请罪的道理有很多,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