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资讯

满清两百年间 为何没有皇子造反的现象?

发布时间:2024-11-15 13:39:30

  清朝,满清没1636-1912,两百又称大清帝国,年间是为何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也是皇造最后一个征服王朝。1583开始统一女真,现象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满清没1619年统一女真诸部。两百1636年,年间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为何

blob.png

网络配图

  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皇造明朝覆亡。现象山海关大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满清没政治上初期推行首崇满洲、两百圈地投充、年间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占领中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励精图治,创立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康乾盛世“,极大地扩充了版图,疆域面积高达1300余万平方公里,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皇族子孙更是多的不得了,而根据清朝的定制,凡皇帝生子均称皇子,待赐名后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到了十五岁(虚岁),就由宗人府题请爵级。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那把交椅,好比好多人过独木桥,最终只有一个人能顺利的到达终点,但奇怪的是清朝两百年间,竟然没有一个皇子为此造过反,就算当时多尔衮权倾朝野,距离帝位只差一步之遥,仍然不会造反,以摄政王自居,而不是自己造反做皇帝。难道这是此民族独有的民族特性?

  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吧,满清在东北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不团结也不行,也许是民族老祖宗规定的,兄弟不能自残,而满清入关之后,面对如此富饶的内地,还能不造反主要是皇帝恰当的分封所致。看看清朝皇帝怎么分封的?

blob.png

网络配图

  按照清代“锡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故有皇子而反封贝勒、贝子、公者”,比起明代皇子来,的确要严谨的多。另外,亲王、郡王嫡福晋所生子,年过二十岁,由负责皇室事务的宗人府请旨考试后,亲王子可封世子,郡王子封为长子,以待袭爵。其余子及非嫡子,经过期考后分别减少等授爵。

  清朝最看重花翎,随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由有"纡尊"之嫌。

  一般来说,皇子授封年龄也就是成婚年龄,当然也有稍早或稍迟的。结婚以后就要搬出内廷(也有不立即出宫的),叫做分府。分府后,其居室服用、设官、俸禄给养,均按爵位高低拨给。

  亲王、郡王府设长史,贝勒府置司礼长,其余还有散骑郎若干人,协助长史管理府事。另外根据爵位高低,还配备其他属官。仪仗护卫、典卫和蓝甲、白甲,特殊有勋劳者还特旨倍增或加额设置,且他们还有权蓄养太监。

blob.png

网络配图

  清廷对分封后的诸皇子,在经济上的待遇也是很优厚的。首先有俸禄,每年亲王给银万两,以下世子六千两,郡王五千两,长子三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一千三百两,镇国公、辅国公七百两及相应俸米。

  清代在皇子分封上,吸取了明代的教训,除了不滥施封爵外,还严格规定按授封等第赐予庄园田土,其土地均从内务府经营的皇庄中拨给;又规定诸王公均“不锡土”,“不临民”,“不加郡国”,府邸均建于京师,“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这样的制度避免了明代那样,庄田数额无定数,每当亲王之国,为修治宫殿,搜刮田土,弄的官民交困,怨声四起。之国后,又在藩封地发生藐视官府、鱼肉百姓等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