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0部门近日联合下发文件,让宗就涉及佛教寺庙、教的经济济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回归制止和纠正佛教寺庙、宗教道教宫观“被承包”“被上市”等现象。归经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负责人2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是让宗满足信教群众宗教需要的场所,旅游和经济不是教的经济济其主要社会功能。(10月25日《广州日报》)
在寺庙宫观的回归旅游和经济功能被发现并重视之前,大部分此类建筑都处于颓败的宗教状态之中,很多甚至在经济发展的归经过程遭到了破坏拆毁。其旅游、让宗经济功能被重视,教的经济济客观上来讲,回归对这些建筑的宗教保存和修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归经,由于保护、修缮、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旅游和经济,而不是为了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需要,也使得这些原本出世的场所被涂上了浓重的功利入世的色彩。
在这种情况之下,佛教寺庙、道教宫观被“承包”、“被上市”的现象并不鲜见,尤其是在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的当下,从佛堂道观等宗教场所吸引的旅游者手中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也就成了这些宗教场所所在地的旅游部门的目标。这种目标导向使得这些宗教场所原本所应承担的满足信教群众宗教需要的功能不再重要,旅游和经济功能反而成了重中之中。由于旅游、经济必须依托宗教场所而存在,当旅游、经济功能本身出现问题时,宗教场所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众矢之的。
由于普通公众普遍存在宗教知识的缺乏,以及分辨能力不强、质疑意识不足等问题,他们很难将打着宗教场所旗号实则与其并不相关的商业行为与宗教场所本身区别开来,加之很多此类商业行为与宗教场所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结合得太过紧密,甚至地方旅游部门及商业宣传也会刻意模糊两者之间的区别,其结果便是,人们很容易把对商家或旅游部门的怨气全部归罪到了宗教场所及教职人员的身上。
于是乎,在很多人眼里,原本出世的和尚、道士们入世太深了,原本居于红尘之外的他们迷失在了滚滚红尘之中。加之假僧假道的欺骗或不法行为给人们留下的不良印象,使得真正的修行者在公众以上的形象越来越差。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虽然改变的不是他们,而是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但是,这种改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在旅游成为人们重要休闲方式的当下,完全避免旅游和经济对宗教场所的影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将旅游和经济功能与宗教场所最大可能地分离,强化或者说回归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功能,却是可以而且必须做到的。明示宗教活动场所和非宗教活动场所、打击假冒教职人员等措施,对于重树教职人员的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信教群众的需求,甚至是繁荣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都是极为必要的。
责任编辑:hdwmn_z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