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近日,问责河南洛阳推行行政问责出现尴尬一幕:两位作为领导干部被问责免职的也需“环卫队长”,竟是打假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5月初,问责洛阳当地媒体曝光了瀍河区、也需涧西区等4个区部分路段垃圾积存问题,打假洛阳市优化办责成这些区对责任人予以问责,问责没想到他们拉了普通工人当替罪羊。也需(5月26日《工人日报》)
与之相关的打假另一条新闻是:《中国青年报》不久前曝光河南濮阳市数十名副科级以上官员为赢得“劳动模范”荣誉,隐瞒真实职务,问责以工人或技术人员身份申报劳模。也需比如河南项城市公路管理局局长刘站铭在省劳模候选人公示时,打假身份变成了养护工。问责“工人”身份有利可图,也需这些官员就争抢,打假“官员”身份对自己不利时,就甩给工人;有利自己先享,有黑锅让工人先背。这种错乱将工人的弱势和一些官僚的霸道暴露得淋漓尽致。
这种替罪羊式问责并不少见,可像洛阳这样被揭穿的并不多。洛阳之所以被揭穿,是做得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在上级压力下,他们慌不择路,发布公告说负有管理责任的某某某和某某某予以免职。可当地环卫工人一下子看出他们的用意,纷纷质疑,低级谎言不攻自破。
相比之下,不少地方高明多了,直接就把问题推到“临时工”身上,或抛出级别很低的官员,身份没有造假,还真名实姓,让不明内情的人无从监督。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断完善官员问责制,洛阳这则丑闻提醒:官员问责也需要打假。如何让官员问责制真正发挥作用,不走样变形?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防止主要官员利用权力优势能轻易找到“替罪羊”。要做到这点,香港问责制值得借鉴,一旦启动问责机制,主要官员责无旁贷,官员级别越高,问责的力度越重,处罚力度与职务高低成正比。(曹林)
责任编辑:hdwmn_s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