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娱乐资讯

去掉“中国式”这层外衣再说

发布时间:2024-11-15 15:35:05

  最近几个“中国式”问题很热,中国式最新的去掉,当然是层外“中国式家长接送小孩”。

  在这个话题的衣再影响下,武汉一些学校成了印证的中国式材料,育才小学、去掉武昌积玉桥学校、层外洪山武珞路小学、衣再街道口小学、中国式鲁巷实验小学、去掉硚口崇仁路小学、层外汉阳钟家村小学,衣再都被报道过。中国式

  为什么有“中国式家长接送小孩”这个说法,去掉有没有“美国式家长接送小孩”、层外“英国式家长接送小孩”呢,这不是钻牛角尖。媒体设置议题,经由传播,做成了新闻,问题似乎就严重了。但我觉得,“中国式”本身就很可疑。这不是那种“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家里事”的心态,而是什么东西一“式”,就像电脑硬盘格式化,“神马”都被抹平了。有人在接送,也有人没接送,有人这样接,有人那样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接、不接的状况一样吗?这些问题被“中国式”一篓子全罩了。

  我当然不否认在认识层面、现实层面,家长接送小孩引起了讨论,也并非没有问题。但真实的问题是什么?去掉“中国式”这层外衣行不行?

  家长接送孩子,其实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父母接送孩子的行为,一个是这种行为造成的拥堵,我们说的是哪个?可能都有,但往往纠缠在一起。

  第一个问题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很多人忧心忡忡,担心这对孩子的独立性、成长不好,容易导致攀比心理,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不说这是杞人忧天,至少多虑了。很多父母接送孩子,主要是方便、安全的考虑,这有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有安全的保障,他们未必不愿意放手。有人可能会说以前交通工具没这么发达,很多人都自己上学、放学,但人活在特定的时代里,在汽车成为越来越多人交通工具的今天,借助它来接送孩子就有危害?问题只在于,一个孩子读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了,父母是不是还要那么频繁地接送?但我看到的却是较多媒体把眼睛盯向了幼儿园和小学。这些孩子被接送有什么问题吗?不需要找国外的对比来证明。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集体行为对城市运转带来的麻烦和影响,也需要解决。但这里面也有问题。客观地说,现在交通拥堵都不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了,节假日出行,要堵,工作日上下班,要堵,繁华路段、商圈附近,要堵,家长接送小孩的严重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如果一个商圈附近的堵不成其为“中国式”,工作日上下班的堵不成其为“中国式”,那么把家长接送小孩冠以“中国式”是不是恰当?如果其他的拥堵我们有办法,那么家长接送小孩造成的拥堵是不是就束手无策?

  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接着开药方,寻对策,这种接力值得思考。有的药方、对策是有价值的,比如怎么缓解高峰时段学校门口的紧张局面,但有的药方其实是先预设了结论,接送孩子不好,循此开出来的药方恐怕就有问题。

责任编辑:hdwmn_zhj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