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凉”是人民日报对世态炎凉的一种形象表达,经常有人以此慨叹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的有领变化。但对于“人走茶凉”也需辩证看待,导退导“不在其位,下多新领不谋其政”的年还难这种“茶凉”,应当成为一种常态。不撒
“人事有代谢,手让往来成古今。人民日报”长期以来,有领我们党的导退导许多领导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正确对待身份地位的下多新领变化,对新班子的年还难工作自觉做到不插手、不干预,不撒体现了一名老党员、手让老干部的人民日报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然而,也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位时安插“亲信”,为日后发挥“余权”创造条件;而且退下多年后,对原单位的重大问题还是不愿撒手。稍不遂愿,就感叹“人走茶凉”,指责他人“势利眼”。这种现象不仅让新领导左右为难,不便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而且导致一些单位庸俗风气盛行,甚或拉帮结派、山头林立,搞得人心涣散、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照理说工作上的“人走茶凉”是常情,为何有人执意“人走茶热”?就当事人本身来说,主要有两类原因: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在一个单位好不容易站稳脚、有威望、说了算,不甘心退休后落个“人走茶凉”,于是千方百计延伸权力,不管政策如何、不顾政德影响,努力让那杯“茶”始终热着;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搞“余权”之意,只是离开领导岗位后极不适应,加之有些亲朋好友指望其继续为自己的利益发挥“余热”,便为这杯“凉茶”不断添柴加火。两种原因,尽管动机有异,但都对其原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其实,“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现象。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友谊好比一壶开水,一旦离开了炉子,就会逐渐凉了下来。”仔细琢磨,确实不无道理。从事物本质上理解,“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规律。这杯“茶”是主人用来招待客人的,客人走了,主人就不会再续热水,也没必要再保持茶水的温度,只会把喝剩的茶水倒掉。因此,人走了茶非凉不可,不然就会变馊。
从工作层面上剖析,“人走茶凉”是一种社会规律。当领导干部离开原来单位、原有职位后,自然就不能再拥有原来那份权力和待遇。只有“在其位、谋其政”的人,才会履行与其责任相匹配的职责。因此,这种“人在茶才热,人走茶自凉”纯属正常。
从情感角度来体会,“人走茶凉”是一种人情规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当个人离开单位、职位后,与以往同事、部属、熟人的联系往往逐渐减少,久而久之,关系淡了也是正常的。因此,过去门庭若市,现在车马稀少;过去请示、汇报、问候的电话不绝于耳,现在可能几天听不到一次电话铃声;过去被邀请出席各种庆典、宴会、研讨会、论证会,现在难得收到一份请柬;凡此种种,均属情理之中的事。
可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这种“茶凉”是一种常态,应辩证看待、正确对待。对领导干部来说,从岗位上退下来,不再负责那份工作,自然也就没有那份权力与责任,应及时调整心态,适应人生转变,以免陷入无穷烦恼。对于组织而言,应立好规矩,把尊重感情与明确职责区别开来,杜绝说情之风、挡住干预之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提倡把工作上的“人走茶凉”作为常态,绝不能影响对老党员老干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绝不能影响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但是,应处理好情感与原则的关系,切不可将本该凉了的茶水加热后再端上桌子。《人民日报》顾伯冲( 2015年08月10日07 版)
责任编辑: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