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休闲资讯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以“新理念”培厚农业土壤

发布时间:2024-11-15 14:22:0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理念说到底,人民日报人民就是时评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让农产品供给不断适应需求的培厚变化

  27日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业与此前12年一样,土壤这一引人注目的新理念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工作。人民日报人民而此次,时评“新理念”成为这份文件的培厚一个关键词。

  颇有意味的农业是,与13个“一号文件”相伴的土壤,是新理念粮食产量从2004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历史未有,人民日报人民世界罕见”,时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这个成绩的确来之不易。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一边是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一边是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一边是价格低廉的国内农产品销路不畅,一边是高端高价的进口农产品屡被抢购;一边是农药化肥过量使用推高农民种植成本,一边是土地水源已经难以承受污染之重……种种矛盾倒逼之下,中国农业该以怎样的姿态开始新的征程?正如今年“一号文件”中所说,我国的“三农”工作,“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

  现象背后是问题。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同样是重中之重。从供给侧看,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透支利用,部分农产品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一些品种亟须压产能、去库存。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必须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做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落实“一号文件”强调的“发展新理念”,这是一个重要抓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让农产品供给不断适应需求的变化。当我们告别了短缺,物质供应日益丰富时,农业生产不能再简单地以产量论英雄。现实中,还屡屡出现一些地方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让农民“丰产”却不“丰收”。而且,当人们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不断提出新要求时,农业生产更要在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多下功夫。正因如此,“一号文件”才专门强调,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篇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大文章。当前,就是要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既做好减法,也做好加法,把该减的减下来,该补的补上去。去库存,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个别农产品过大的库存量减下来;降成本,就是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使用,把农业生产成本降下来。补短板,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也要补农业生态环境之短;提品质,就是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上去。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任何时候都得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因此,不能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更不能搞运动式调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仍然是推进这项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任务。

  既然是改革,就会产生阵痛。面对改革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应提早应对。其中,保障农民利益是关键。正如“一号文件”所言,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镰刀弯”地区压减玉米产能,调整种植结构。如何保证调整的方向农民能接受,调整过程中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些既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设计,也需要其他农业农村改革给予配合。

  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发展新理念正当其时,改革新举措正当其用。

责任编辑:郑莉莉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