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资讯

红色场馆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11-15 12:28:04

­  本报绵阳5月8日电(记者李晓东、红色会召危兆盖)如何让众多的场馆红色场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5月7日至8日,社会实践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发起,教育本报与四川省社科联、理论四川省社科院共同主办的座谈全国红色场馆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座谈会在四川绵阳召开。来自中央党校、红色会召国防大学、场馆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社会实践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教育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全国30多家红色场馆的理论负责人,围绕红色场馆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座谈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红色会召重要作用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  国防大学颜晓峰研究员认为,场馆红色场馆的社会实践建设发展、功能发挥,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起着重要的牵引示范、强基固本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将红色场馆纳入其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殿堂、核心价值观的课堂、中华文化的高地。

­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认为,红色场馆具有展示、保护、教育等功能,应充分发挥场馆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效应,可通过合作、授权、股份等方式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让场馆发挥更大的社会教育功能。

­  通过充分的研讨、交流,专家学者及红色场馆负责人形成发挥红色纪念场馆教育功能的“绵阳共识”。“绵阳共识”认为:红色纪念场馆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物态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世界认识中国特有的文化品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