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哥考工考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报名工作顺利结束。不的事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个报名者,环卫在最终报名缴费成功的业编7186人中,29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哥考工考报名者引人注目。(10月24日《郑州晚报》)
类似这样的不的事新闻不少了。早在2010年3月,环卫山东济南就有5名大学生从391名大学生应聘事业编制掏粪工考试中经“严格考核脱颖而出”;今年2月,业编江苏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一共有12名硕士城管队员从事沿街巡查工作的哥考工考消息得到确认。
本科学历干掏粪的不的事工作与硕士学历去干沿街巡查的工作,无疑都是环卫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当然,业编我这里只是哥考工考说“人力资源浪费”而不是说“人才浪费”。因为人力资源和人才是不的事两个不同层面上的评价——高学历不等于人才,人才也未必就是环卫高学历。
同样,29位硕士报考哈尔滨环卫工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按照培养计划,硕士应当是在相关领域搞科研的,而不是去一线充当什么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员和大街清扫员。劳动是光荣的,我并非歧视普通劳动者,而是因为这些一线工种,初高中文化、技校毕业生稍加培训就完全可以胜任了。
为什么过去人们不待见的初级岗位,如今会引来人们挤破脑袋也要往里钻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家并非热爱这些岗位,恰恰是因为这些岗位背后的隐形待遇——“事业编制”的诱惑力,用流行的网络用语说就是:哥考的不是环卫工,哥考的是“事业编制”。
“铁饭碗”受热捧,其实也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而硕士学历报考环卫工,更值得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反思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话虽这么说,但现实很残酷,一个又一个案例俯拾皆是,“泥饭碗”就是不如“铁饭碗”。
前几天刚刚有一则新闻说,41岁的河北硕士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再有更早的报道称,42岁的硕士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
事实上,苗卫芳、滕振国都是应试教育、研究生扩招的牺牲品。我曾为滕振国新闻专门撰写评论:滕振国最大的尴尬,还是错把今朝当前朝。可不是么?在三十年前,或者更久远的六七十年前,一张硕士证书或许能解决他的根本问题。彼时,不要说硕士了,即便本科、专科乃至一个小中专都能轻松跻身“国家干部”之列。但不幸的是,苗卫芳们生不逢时。接连扩招的今天,学士硕士博士们褪尽了华美的光环,已经从“天之骄子”转身为“普通劳动者”。
责任编辑:hdwmn_z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