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闹猛,晨读就像城市的闹猛脉搏,跳得越烈越劲,晨读城市也就越旺越盛。闹猛
轧闹猛,晨读吴语,闹猛流传于江南各地。晨读换作普通话,闹猛大意就是晨读凑热闹。但用“凑”,闹猛实在不能道尽轧字的晨读精妙。《说文》:轧,闹猛碾也,晨读另也有压倒、闹猛胜过之意。晨读可见,轧闹猛,本身带有点竞赛性质,狂欢感觉,闹猛越大轧得越欢,两者相辅相成,不是区区“凑”字可比。
金庸先生,是懂轧闹猛的。他有名言: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这不妥妥的就是轧闹猛的精髓吗?
前几年去过一次黄河路,还是满街的饭店,但往日的喧嚣已是明日黄花,街上行人寥寥,风在冷冷的马路上呼呼地吹,景况萧条。年前再去,黄河路又热闹起来了!满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闹猛。可谓赶上了武康路的人流,于是特地设了交通警在路上维持秩序,当年鼎盛时期都没有这种待遇。仔细观察,便能分清各色人群,有来寻找旧梦的老上海,有从外地慕名而至的旅客,或驻足讲故事,或拗造型拍照片。
是电视剧《繁花》制造了这场闹猛。至真园的原型饭店门口人最多,一个2—3人繁花套餐要价568元,大家一边喊肉痛,一边排得不亦乐乎。而饭店对面买蝴蝶酥的队伍更是破天荒排到了南京路上。如果实在不想轧这套昂贵的闹猛,黄河路上还有经济实惠的排骨年糕,突然雨后春笋般,占领了整条街。数一数,十几家,变戏法似的出现在街头巷尾。
上海滩风起云涌一个多世纪,这种闹猛其实是不断的。还是这条黄河路,1934年,路口的国际饭店开业。当时这栋高83.8米的摩天楼,在全世界也好排排的。于是,它成了上海滩的一个大闹猛,就像今天的网红打卡点,四面八方来的人,都要到楼下看一看。
从浦东乡下来的老倌儿,带着孙子,难得进城,一定要来国际饭店开开眼。虽然很远就能望到这栋高楼,但传说中最最黄金的观景位就是大楼前。到了,一看全是人,那就要和孩子一起轧进去。好不容易到了黄金点,抬头往天上一看——哎呦喂,天好近,楼好大,好像要倒下来!孙子说,爹爹,你的帽子呢?原来,脖子伸得长,眼睛瞪得大,不知不觉,戴着的毡帽掉下来了!
这个场景,成了后来“乡下人”进城轧闹猛的经典传说。近百年后,上海摩天楼的高度纪录不断刷新,国际饭店已经是小阿弟,但这个故事依然深入人心。
所谓闹猛,实在就是城中盛事。它像这座城市的脉搏,跳得越烈越劲,城市也就越旺越盛。
闹猛,最后也是物以稀为贵的,轧的程度也分三六九等。有耐心有钱的就去“至真园”,差点狠劲的只好去吃排骨年糕。闹猛一定要轧,不能靠凑。凑上去的,只能在人群外围,远远看个热闹,听个响。
江南自古还有一脉:西湖边的林和靖先生喜欢躲着不见人,和梅花仙鹤过日子。身边的朋友,也有不喜欢轧闹猛的。不是清高,是实在身上缺了点爱热闹的基因,看到人多就头疼。
闹猛是动脉,但这座城市也有好多人喜欢当静脉,慢悠悠地生活。罗素说,参差百态是幸福本源,城市的动与静亦然。动静皆宜,蛮好。
短短黄河路,百年来的闹猛不断,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未来,一定还会有新的,繁花似锦般渐次盛开,轧与不轧,听君自便。
(孙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