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资讯

经济日报:企业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2024-11-15 17:39:04

时间:2012-12-18  原文作者:梁 睿
 
党的经济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日报循环发展、企业低碳发展”,绿色“建设美丽中国”。发展这不仅是大势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理论认识的升华,也表明了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中国坚定不移的经济战略选择。广大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日报主力军,推动绿色发展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绿色发展是绿色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本质是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核心是大势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机制的经济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日报根本性转变。当前,企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广大企业要深化对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历史规律看,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追求。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和积累,在不断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也越来越清楚地表现出来。这表现为两大方面:第一,唯利润导向的企业发展行为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物排放所导致的对环境的污染,对矿产、森林、土地、淡水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开采所导致的对生态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危机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第二,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发展模式大量依赖对自然资源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这些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直至最后枯竭,从而使得发展进程难以持续。为了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国际社会对近代百多年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醒与行动。走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不以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协调,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为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可靠基础。

但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还没有彻底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仍待扭转,广大企业必须站在建设“美丽中国”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从现实需求看,绿色发展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制造业为例,当前国内制造业大多处于附加值较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依赖廉价劳动的制造环节,其他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大多掌控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手中。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生产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大的特点,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治理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的成本占GDP的比重接近10%——空气污染占6.5%,水污染占2.1%,土壤退化占1.1%。这种“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模式既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环境约束和经济成本,迫切需要通过绿色发展加以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今天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机遇使得企业绿色发展不仅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且会成为企业增长的潜在推动力。绿色发展如果取得成功,它将能够创造新的创业机会、刺激技术创新,并有可能使中国的朝阳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在绿色发展的新机遇浮现之时,广大企业应时不我待,抢占新世纪的产业制高点。

(本文章摘自12月18日《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