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很奇怪,经济巨人军备一方面经济发达,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成就璀璨夺目,宋的侏是战力经济文化的巨人。另一方面,经济巨人军备宋朝军力战力羸弱,文化对外疲软,宋的侏北宋两任皇帝都被女真人掳走,战力后妃公主沦落浣衣院,经济巨人军备南宋也是文化偏安一隅,实在让人不解也不齿。宋的侏如此"经济文化的战力巨人"和"军备战力的侏儒",宋朝实在是经济巨人军备一个既奇葩又悲催的朝代。
宋朝无论北宋南宋,文化经济上都很发达。宋的侏宋朝人口最多时突破1亿,远超盛唐时的5千多万。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人口150万左右,而同期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过万人。宋代商业发达,税收丰厚,即便是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亿贯,约合白银1亿两,是300年后明代财政收入的25倍。现在史学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可以说:宋朝人经济上当时就像现在的美国人,比较富、比较让人羡慕。
清明上河图
宋朝人有钱更有才,科学艺术文化方面的成就光彩夺目。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印刷术、火药,这三项都是宋代的科技成果。特别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广泛用于传播知识,推广文化,使宋朝人读书更容易,文明更普及。宋朝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皇帝带头,群星璀璨。宋徽宗赵佶一手好画好字,"瘦金体"独步江湖。苏轼之豪放、清照之婉约,将宋词成就推至巅峰。
还有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沈括、辛弃疾、朱熹、李清照、柳永、陆游、黄庭坚、米芾、范宽、张择端等,这一大批文人骚客,将宋朝打造成了诗词海洋、书画天堂。米芾狂草演绎宋人天马行空之潇洒,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尽展宋时繁华鼎盛。除了这些高雅的,民间文化也蓬勃发展,滑稽剧、杂技、傀儡戏、皮影戏、"四妓"文化、茶文化、玉文化、马球文化等等,琳琅满目,情趣盎然,把人们对生活的极致追求和享受演绎得无比绚烂。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遗憾的是,宋朝"富国没有强兵",就像一位富家公子,腰包充足,文质彬彬,风流倜傥,能说会道,可就是不善武力,遇到几个强盗,就斯文扫地了。不幸的是宋朝当时恰恰强敌环伺,辽、西夏、金国个个蛮力十足,虎视眈眈,后来的蒙古人更是横扫世界,此等环境下没有强大的武力肯定是要被动挨打。
有些人说宋朝是"重文不重武",小编却以为是"非常重视武,到了怕武"的地步,宋朝军事上的所有制度设计都是"防备武人作乱",为此不着调的奇葩制度挺多。枢密院是宋代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最高长官叫枢密使,一般由文臣出任,武将要当枢密使必须先解除兵权,这是宋代一贯坚持的以文制武政策的体现。宋代的军队叫禁军,分为殿前、侍卫马军、侍卫步军三个衙门,鼎足而立,互相制衡。三衙的将领时常调换,平时只负责训练,对外作战的时候,由皇帝另派将领统帅军队。军队实行"更戍法",驻屯地点每几年调动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调动,这样造成"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从而将不得专兵"。而且军队布防重点也是"先内后外",力量最强的部队都在京师附近,边境只有少量禁军。
宋太祖赵匡胤
如此制度安排,出发点就是防止武人作乱,内部发难,夺了皇权。宋太祖说得明白:"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在宋太祖看来,内忧比外患严重的多,要摆在第一位处理。他对养兵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说:"荒年百姓造反,军队不会反;丰年军队造反,而百姓却不会反"。因此一遇荒年,他就大量募兵,强壮的作禁军,不合格的作厢兵,这样,起义的力量就变为镇压起义的力量。此等深沉权谋、帝王心术,导致的就是兵员膨胀、冗兵日多。
可以想象到,外敌入侵、战事一起,我们大宋朝的军队由风花雪月、不懂兵事的文官老爷率领着,带着一群他一点不熟悉、一点不了解,有可能是放下锄头就当兵的部下去跟强敌作战,想打个胜仗那一定是相当费事、相当困难的。当然也有会打仗的文官,像范仲淹,毕竟太少。名将也有,像宗泽、岳飞、韩世忠、狄青等,奈何朝廷防着,始终受文官节制,处处掣肘,不能由着自己的想法来。大英雄狄青战功赫赫,可后来硬是让一群文官给骂死了。如此军情军备军力,皇帝公主让人掳走也就不奇怪了。
宋朝的境遇让我们知道:文武必须兼修,不能失衡。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强大的军力武力,来保卫我们的发展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