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亿人预测,10月31日是口下全球第70亿人诞生的日子,所谓“地球第70亿位居民”更多地只是持续象征性意义,其中核心的发展问题在于,我们居住的亿人地球是否能够无限地承载日渐膨胀的人口、如何让科技创新速度赶超资源消耗速度。口下显然,持续“第70亿个宝宝”的发展诞生,让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和迫切。亿人
与12年前“全球第60亿人”、口下波黑的持续阿德南·内维奇在出生时广受关注不同,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打算再抱着“全球第70亿人”合影留念了。发展人口的亿人迅速膨胀,已让人们对淡水、口下耕地、持续能源及矿物等自然资源的枯竭表现出担忧,并冲淡了此前的欢庆喜乐之情。如今,12岁的内维奇仍旧生活在贫民窟中,出生时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并未能换取他今后人生的幸福,贫穷、饥饿、教育资源困乏捆缚了这个孩子或许可以精彩的人生。而这也加剧了人们对“第70亿人”的矛盾心情: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当这个追求乘以70亿以后,地球资源是否能保证供给呢?不断增加的人口对既有资源形成“挤占”,许多人在出生伊始就可能与幸福擦肩而过了。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创新阻滞了资源高消耗的步伐,让地球可以接纳更多的人。马尔萨斯曾于1798年预言,若不控制全球人口增长,世界终将因饥荒而毁灭。然而,这个基于科技与生产力停滞不前的预判,却因技术的发展而不再成立。事实证明,聪慧的人类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发展能力,但现在的问题是,当人口膨胀速度激增之后,科技创新是否还能够有效分担人类对资源的索取。数据显示,两千年前的世界人口是3亿,经过1600年的时间才翻了一番。但在1959年到1999年的短短四十年间,世界人口便从30亿增至60亿。近年来,全球饥荒蔓延、粮食价格快速上扬、极端气候灾难频发,这些现象无不预示着“第70亿人”在出生后将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
除了总量增长过快外,人类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结构性失衡。纵览全球,无论是人口出生分布、社会资源分配,还是生产效率差距,结构性矛盾都十分突出。诸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亚的生育率很高,也是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区;而发达的欧洲地区的出生率却很低,甚至不能保证人口的正常更替。发达国家得以凭借着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科技水平,斩获更加丰盈的生产力回报,而出生在其土地上的孩子,也将顺理成章地得享更多的地球资源。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作为全球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美国在农业领域体现出了惊人的产出能力。美国的农民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能在发达金融系统的支持下购买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先进设备,在GPS定位系统的帮助下遥控设备耕种。相形美国每个农场面积达六七千亩,我国平均每户耕地的面积仅为六七亩地,产出效率的显著差异导致两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天壤之别,而后续劳动力的再生产水平也大相径庭。需要指出的是,当某地区资源枯竭问题积重难返之时,其他国家会渐次受到波及,难以独善其身。就此而言,发达国家当承担起大国责任,改变过分消费粮食、能源的习惯,并给予落后国家与地区技术、资金扶持,通过减少全球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提高地球对人口的担负能力。
人类由最初的散居部落发展到如今的文明社会,人口数量与生产力已不再呈正比例关系,而且膨胀的人口与失衡的结构也给地球母亲带来重负。由此,全球“第70亿人”的呱呱坠地未能博得一致的喝彩,更多地是唤起了人类对自我发展的理性思考。(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hdwmn_w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