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子,舞狮是习俗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起源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时期狮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古代南北朝时开始流行,何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南北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舞狮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有学者认为,习俗它最早是起源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时期狮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古代舞狮子的何分活动也输入中国。但也有学者认为狮舞是南北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舞狮。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宫廷、军旅、民间盛行狮舞已是不争的事实。
唐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也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绘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与北狮不同的是,南狮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