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娱乐资讯

十日谈|杨晓晖:古老的傩戏,温情的慰藉

发布时间:2024-11-15 21:25:38

  欢欢喜喜是日谈一种简单。为什么舞台上那样简单的杨晓演绎能够打动你?传统的民俗里一直有着这样的智慧。

  远方的晖古朋友曾经送我贵州的傩面具,黑木,傩戏沧桑,温情挂于白墙,日谈无声之述。杨晓那种古朴浑厚中,晖古有着时间的傩戏谜语。而粗犷神秘里,温情有着朴素的日谈威力。

  在安徽池州第一次看傩戏,杨晓既亲切又震撼。晖古傩有着三千多年的傩戏发展历史,“中国傩”共有四大类,温情而以精神逐疫、祈福禳灾为目标的世俗文化活动,属于“乡人傩”。新年之时,节庆之日,是太适合表演传统的民间祈祷了。

  傩戏唱腔的古朴苍凉,透过演员头戴的傩面具,还是能深刻地穿透出来,然后极富感染力地传递到我们的心间。悠远的琴音、复沓的演唱,似乎简单,却恰恰有“余音绕梁”“涤荡肺腑”之感。令人想起《古诗十九首》《诗经》那样的魅力。国泰民安的祈祷、风调雨顺的呼唤,四个演员,各拥字符;一顶经幡,几十条红绿旗帜迎风翻转。——“四与一”走出丰富神秘的队形,“一与四”转出既古韵又白话的词。“敦睦堂”匾额,8支红烛,福禄寿画像。两边“清白传家”“淡泊明志”的对联。经幡的舞动、人的唱念,与静态的舞美构成远古背景与民俗气势。令人感佩我们的祖先,勤劳而朴实的农耕祖先。

  《刘文龙·送别》,新婚三日的妻子,在河边送别赶赴官场的丈夫,层层递进式的缠绵不舍,越益悲凉的句句叮咛安慰……一个河边,送来又送去;旁边的仆人等了又等;御冷的披衣让来让去。想起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想起了黄梅戏《天仙配》,中国式夫妻冷静克制,却原来在戏里多情。中国式夫妻缺少浪漫,原来浪漫的镜头都在舞台。多情浪漫的戏,它的渊源,难道不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吗?

  将日常演出震撼来,夫妻之情,男女之爱——傩戏,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珍视感情赞美感情。

  黄梅戏《看花灯》,一对新年穿上新衣裳的年轻夫妻出门上街去看元宵节的花灯,一路欢欢喜喜,打打闹闹,丈夫多看了其他姑娘一眼,做妻子的发脾气。丈夫再哄着妻子,双双把那一盏盏灯看完,高高兴兴回转家中。他们唱到“家”这个甜蜜的词,他们发着“家”这个亮音时,令人感觉,家才是比灯会更好的地方。

  欢欢喜喜是一种简单。为什么舞台上那样简单的演绎能够打动你?传统的民俗里一直有着这样的智慧。简单就是幸福。幸福就是简单的。你恩我爱,把日子过下去;简简单单,把小孩教育好。

  戴上面具,才称得上真正的傩戏。池州傩面具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雕塑、绘画等内容。它本身是民间艺术的精华。欣赏傩面具应该是与欣赏傩戏连在一起的。在我看来,面具除了它来自民间不可改变的传统之外,除了让人欣赏它本身的艺术性之外,我们的祖先,是以“类”来替代“个别”的。刘文龙既是刘文龙,更是被迫离家的无数个男人。新婚三日的刘文龙妻子,也是无数娇妻的代表。“类”的悲剧性与苍凉也就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今,任何二三线城市都有差不多的面貌。超市、银行、小吃店、洗衣房、沿街排开,功能齐全。但是池州藏着这样一个演绎中华文明、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剧场,那就珍贵了,神奇了。(杨晓晖)

友情链接:

外链: